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近期甘肃天水发生的儿童铅中毒事件牵动无数家长的心,敲响了整个社会关注儿童铅中毒的警钟。
7月8日,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根据通报内容,经侦查,涉案人员朱某琳、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7月3日凌晨,公安部门将其藏匿的剩余颜料查获。经检验,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
此次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也警示社会,关注铅暴露风险。铅中毒症状隐匿,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脾气暴躁,但危害会随铅积累逐渐显现,而且铅中毒对儿童危害极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曾欢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极大,且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铅中毒并非仅存在于工业污染区,生活中亦有铅暴露风险。含铅油漆、劣质玩具、传统工艺制作的食品容器、室内外尘土等,都可能成为铅中毒的来源。
对此,主动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黄维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临床接诊患者多通过对儿童主动血铅监测筛查发现。除一次住院部发现的急性重度中毒昏厥惊厥病例外,主动监测发现的病例远多于因症状就诊的病例,而且轻微或短期铅中毒症状通常难以察觉。
铅中毒初期症状隐匿
通报内容显示,截至7月7日晚10时,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251名幼儿已全部检测。根据血铅标准认定,血铅异常233人、正常18人。培心幼儿园相关联的渭北幼儿园、慈爱幼儿园、蒙迪爱幼儿园采样检测结果均正常。目前,有关部门已组建专家组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经对食品留样等223份样本进行检测,221份样本检验合格,培心幼儿园2份样本检验不合格。一份为早餐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一份为晚餐留样的玉米卷肠包,两份留样铅含量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标准。
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朱某琳、李某芳等8人依法刑事拘留,对另外2人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极大,曾欢婷指出:“铅中毒的主要靶器官是神经系统,患者常表现为神经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记忆力下降、头痛易怒,甚至是不可逆的智力损伤。”她补充道,消化系统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复脐周绞痛、便秘或呕吐。若发病时间长,患儿可能出现贫血相关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牙齿和指甲出现“铅线”;有些儿童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根据2006年卫生部《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血铅≥200微克/升即可诊断铅中毒。此次事件中,一名家长王先生反映,孩子虽无显著不适,但“脾气变得暴躁”,检测显示血铅达156.6微克/升,已属可能影响行为认知的范畴。若血铅≥700微克/升,甚至可能出现昏迷、惊厥等脑病表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往往隐匿。曾欢婷强调,初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但随着铅积累,危害逐渐显现。婴幼儿即使血铅升高,也可能无明显症状,这使得早期干预更加困难。
又因为儿童铅中毒的机制与成人显著不同,通常儿童更易受害。《儿童铅中毒的表现和诊断》也强调,儿童消化道、呼吸道的铅吸收率比成人高5~10倍,肾脏排泄铅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学教授颜崇淮举例称,“6岁儿童体重约20公斤,仅需不到2克铅即可使血铅浓度升至300ug/L。”
此外,儿童血脑屏障发育不全,铅更容易侵入大脑造成神经损伤。曾欢婷进一步指出,儿童卫生意识薄弱,“手—口”活动频繁,日常生活中啃咬玩具等物品、吃手等行为常常发生。而且儿童群体身高较低,铅多积聚在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大气中,距地面25至100 厘米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种种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儿童暴露风险。
铅暴露途径有哪些?
铅中毒,其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铅中毒特性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铅中毒呈现明显地域差异:内陆地区流行率高于沿海,城市工业区显著高于普通市区及乡村。
值得注意的是,铅中毒并非仅存在于工业污染区。生活中,亦有无处不在的铅暴露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揭示,儿童铅暴露的主要来源中,食品占47%,室内外尘土占45%,饮水占6%,空气及其他占2%。
曾欢婷举例称,含铅油漆、染料、某些劣质化妆品或玩具,儿童接触或误服的风险极高。某些传统工艺制作的食品容器,如釉上彩陶瓷餐具、水晶玻璃器皿,若用于盛放食物或醋等调味品,可促进铅溶出污染食物导致中毒。从事铅冶炼、含铅油漆施工、印刷等接触铅行业的人员,其头发、衣物、皮肤上可能沾染铅尘带回家中,导致家人“二次暴露”。
其实,一些皮蛋和爆米花中存在铅。黄维勇特别强调,虽然皮蛋、爆米花等食品可能含铅,但除非长期大量食用,一般不会导致中毒。
值得警惕的是,儿童铅中毒防治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学教授、教育部和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颜崇淮观察到,近年来群体性铅中毒事件较少,更多是由于民间偏方和传统习俗。例如,江西、福建等地儿童多因使用红丹粉(四氧化三铅)或黄丹粉(一氧化铅)等中药偏方中毒,浙江儿童则常见因锡壶盛酒或锡箔产业导致铅暴露。
黄维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临床上所见多为散发案例。此外,红丹粉(四氧化三铅)或黄丹粉(一氧化铅)在广东与湖南交界的部分地区仍有口耳相传的使用情况,但近年来已极为少见。
出现铅中毒怎么办?
关于主动监测的介入标准,通常是血铅浓度越低越理想。目前,防治标准日趋严格。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铅暴露临床管理指南》建议:只要血铅超过50μg/L,就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美国CDC建议不超过35μg/L。
多位临床医生提醒,当发现铅暴露,通常应立即远离暴露源并立即就医,临床处理原则包括脱离可疑污染源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目前,通过输注金属螯合剂或口服铅络合剂是临床主要的驱铅手段。
曾欢婷强调,医生会评估血铅的浓度,启动不同的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进行驱铅治疗。驱铅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严格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切勿自行购买或服用“排铅”产品。
另外,通过营养干预,利用营养素的竞争与保护作用,可减少铅的吸收、促进排除并缓解毒性。例如,富含蛋白质食物如鸡肉、鱼肉等促进铅排泄。富含钙(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菜等)、锌(贝壳类、坚果、瘦肉等)、铁(红肉、肝脏等)的食物拮抗铅毒性。富含维生素C食物(新鲜果蔬)促进铅与螯合剂结合,加速排出。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支持不可替代医疗干预。
高血铅水平患儿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黄维勇表示,出院后4至6周内常需进行血铅监测。药物螯合剂可降低血液铅浓度,但铅在骨骼积淀后,可从骨骼中重新释放,进而导致血铅浓度反弹。若反弹程度达到治疗标准,需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驱铅治疗。此外,铅中毒对脑部的损害在重症病例中不可逆程度尤为明显,而且铅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危害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长期随访至关重要,除血铅监测外,还需定期评估认知发育(如智力、能力发展)情况。
黄维勇进一步提醒,预防铅中毒需家长和社会环境共同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工厂等污染源,从事相关工作的家长回家后需洗手、换衣;定期进行体检和血铅监测;减少在马路边玩耍以降低汽车尾气影响。此外,皮蛋和爆米花等食品含铅量较高,日常少量食用无妨,但不宜经常食用。
本文链接:233名幼儿血铅异常背后,专家详解如何防铅治铅http://www.sushuapos.com/show-9-5869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国产九价入局,默沙东HPV疫苗凭全球4亿剂次仍是优等生
下一篇: 寂静的战场:中国创新药迎“爆款”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