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智慧视光”创新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期间,“糖尿病眼病研究全国联盟”正式启动,并签约了“超广角眼底照相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合作研发”等多个项目。
“糖尿病眼病研究全国联盟”由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疗中心、深圳市眼科医院牵头发起。该联盟基于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疗中心的AI数据平台,以AI眼底定量技术为工具,通过国产化的自动眼底照相机、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实现智能化采集与处理,对糖尿病眼病实现提前预警、早期识别、病灶定位、眼底图像量化及风险分级,显著提升诊疗效率,摆脱传统依赖人力的局限。
启动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成人致盲的首要病因。多项权威研究和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4亿人,其中23%-3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渗漏、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严重时导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最终致盲。致盲风险高DR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16-64岁人群中居首位。
作为岭南科技创新论坛7个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协主办、广东省视光学学会承办,深圳市医学会、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疗中心协办。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分别作了《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化应用》和《精准肝脏外科范式与技术体系的建构》的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共设1个主论坛、1个系列分论坛、5个专题分论坛、5个专题研讨会、3个专题学习班。论坛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眼健康智慧医疗发展前沿,融汇智慧视光实践成果,旨在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眼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发展,全面提升眼病防控、视觉保健与康复服务的效率、精准度与可及性。
论坛现场。
其中,低视力防治与康复分论坛探讨了低视力防治与康复的系统化和个性化前沿理论和技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万鹏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胡建民分别作题为《遗传眼病与优生优育》和《ICF视障康复国际研究进展》的报告,拓展了与会者的视野。
视感知觉功能研究系列分论坛以广义的“视觉康复”为核心,覆盖了视感知觉检查、光学康复、基因、脑视觉等多领域技术。专家们汇报了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光学辅助产品在偏盲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与优化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为偏盲康复从“单一治疗”向“产品+平台+训练”的综合康复模式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90多位来自全国和粤港两地的专家带来了97个专题报告。
本文链接:“糖尿病眼病研究全国联盟”启动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656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2025年膜计算国际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