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快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社会
旅游
娱乐
时尚
健康
生活
科学
教育
设置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主题色
黑色
快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社会
旅游
娱乐
时尚
健康
生活
科学
教育
搜索
热搜:
21对话|影石
我国科学家
投资人“掘
低空经济“
中央金融委
对话复星旅
《长安的荔
pvc包包质
科学
江南大学发布行业首个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
7月4日,江南大学正式发布行业首个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FoodSeek(食问)。该模型由江南大学与科大讯飞、华为合作,依托万方
查看:2
2025-07-08
颜宁:勇敢的科学追梦人
人物小传 颜宁,1977年11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
查看:2
2025-07-08
如何让纳米药物像取咖啡一样简单?NANOSPRESSO引领精准医疗新时代|深潜系列
直播时间:2025年7月9日(周三)22:00——23:3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
查看:2
2025-07-08
新方法成功模拟特定容错量子计算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量子计算机通往实用之路的一大障碍是纠正计算中产生的错误,人们需借助传统计算机对量子计算进
查看:2
2025-07-08
“数字读心术”精准模拟和预测人类行为
科技日报北京7月6日电 (记者张佳欣)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开发出一款名为“半人马”(Centaur)的人工智能(AI)模型,能
查看:2
2025-07-08
特殊材料红外发射能力远超吸收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特殊的多层超材料,在强磁场作用下,其红外光发射强度显
查看:2
2025-07-08
混合量子系统实现超精密传感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可调量子传感技术——一种混合量子
查看:2
2025-07-08
美国出现最大规模蜜蜂死亡事件,罪魁祸首是它
美国养蜂人经历了一个灾难性时期。根据一项广泛的调查,在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期间,美国62%的商业蜜蜂群体死亡,这是有记录
查看:2
2025-07-08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一颗距地球约16万光年的白矮星似乎经历了两次爆炸,这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此类超新星存在“双重引爆”现象的证据。相关
查看:2
2025-07-08
鸟类为啥比蜘蛛更易识别“假胡蜂”
科学家在一项实验中通过利用准确性不一的各种胡蜂的3D打印拟态,揭示了鸟能区分有害昆虫与它们无害拟态之间的细微差
查看:2
2025-07-08
我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由深空
查看:2
2025-07-08
全自动机器人高速检测材料关键特性
科技日报北京7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开发出一种全自动机器人系统,可大幅加快对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性
查看:2
2025-07-08
“协议”边缘的哈佛:一所大学与一个时代的抉择
? 近一个月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所创办的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多次高调宣称,哈佛大学“非常想达成协议”。这
查看:1
2025-07-08
男子做饭时受伤,9天后离世!警惕,它致死率极高
近日 浙江温州乐清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发布了一起死亡病例 清洗青蟹时被刺伤 23小时后就医生命垂危 据医院文章称,该老人的左手被蝤蛑(青蟹)刺伤后,本以为只是小伤,贴上创可贴了事。之后,手部伤口有些肿胀,但老
查看:2
2025-07-08
遇上雷电天气,怎样做保安全?“躲”“防”“避”“护”要记牢
遇上雷电天气,大家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专家们总结了一些要点,主要就是学会四个字:躲、防、避、护。具体如何做?我们来看一下。 大连市防雷减灾中心工程师刘晓东称:“给大家介绍一个口诀,一要躲,其实面对雷电我们是
查看:2
2025-07-08
刷牙出血有口臭不是小事 可能是牙周在求救
虽然经常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的情况,沈佳也只是认为自己上火了。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牙齿明显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检查,她被确诊为重度牙周炎。 沈佳的经历并非个例。忽视牙龈出血、口腔
查看:2
2025-07-08
高血糖暗助斑块?这些症状要警惕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糖尿病会增加斑块风险,这是真的吗?血糖高低跟动脉斑块的形成有何联系?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应对?听听专家怎么说。 糖友更易出现动脉斑块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斑块的风险显著高
查看:2
2025-07-08
热浪来袭 如何做好防护
近期,已进入夏季的北半球多地遭受热浪侵袭。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引发脱水、中暑、肾损伤,加剧心血管、呼吸道等相关慢性疾病造成的健康风险。如何在热浪期间做好防护?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远离
查看:2
2025-07-08
小暑节气,也要吃饺子?
一眨眼,小暑节气将到了。在酷热难耐的夏天,无论“食新”还是“吃藕”,许多民俗都体现了“顺应天时”的古老智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说,小暑来临,往往意味着“三伏”近在眼前。在民间,“吃饺子”并不是小暑
查看:2
2025-07-08
多地高温天气持续 “桑拿天”来了如何应对?专家提醒
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本轮高温天气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在全国多地,大家都感觉又热又闷,今天早晨8时30分前后,广州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77%,北京气温27℃,但湿度高达91%。不只北京,近期天津、河北中
查看:2
2025-07-08
警惕:空调是过敏原的天然 “培养皿”
近段时间,不少来耳鼻喉科门诊的家长咨询,娃娃只要在空调房待一会儿,就会出现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离开空调房后又有所缓解的情况。 医生表示,长期未清洗的空调滤网,布满了灰尘、螨虫、霉菌孢子、宠物
查看:2
2025-07-08
家长提高认知,走出用药误区
● 儿童过敏性鼻炎有如下特征:同年龄段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年幼儿童发病率高于年长儿童,城镇儿童发病率高于农村儿童,父母过敏的儿童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 不同年龄段儿童,过敏症状有所不同:幼龄儿可仅有鼻塞、
查看:2
2025-07-08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当心症状加重!
入夏后,高温热浪一波波袭来。 高温大大增加了中暑风险,藿香正气水这个传统“国民神药”成为不少家庭的必备药品。 不过,很多人在用药前并不会仔细阅读说明书,以为中暑后喝它准没错。事实上,忽视中暑的原因和类
查看:2
2025-07-08
满足口腹之欲,小心“荔枝病”
最近市场上荔枝正卖得红火,但是吃荔枝却潜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健康风险——“荔枝病”。通俗来说,就是过量食用荔枝,可能引发危险的急性低血糖!医学上称之为“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发病人群以4~11岁
查看:2
2025-07-08
吃冰淇淋导致“脑结冰”!科学吃冰才能安全消暑
今年最强高温来袭 白天热、夜里也热 尤其是中东部 遭遇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大 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 酷热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 猛吃冷饮
查看:2
2025-07-08
2153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日榜
周榜
月榜
教会学生“像研究者一样思考”,你可以这么做
胰腺导管腺癌释放细胞外囊泡导致患者肌肉消耗
“无处不化学”主题科普活动在南宁举行
39位科学家,100万美元,10年坚守:中国“诺贝尔奖”炼成记
在这场桌游活动中,孩子们“玩出”生态系统逻辑
“长安链”实现铁海联运数据全程可溯
2025年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领域双边研讨会召开
拥抱“不确定性”,在未知领域敢为人先
防弹防爆复合材料最新进展与应用技术专题论坛召开
智能复合材料的前沿探索与技术创新专题论坛召开
首次亮相演习!西工大硬核助力“哨兵”
科技赋能 为城乡少年播下智慧农业的“种子”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助力共同富裕,研究生教育的聚集作用尚待开发
打造工业AI“新基建”,“杨梅工业”平台正式发布上线
新研究揭示猪肌纤维类型分化及转化机制
太空链科技AI智能体终端体验中心在京启幕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发布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甘薯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举行
新策略实现农业废弃物生产阿维菌素的绿色制造
CARTO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问世三十周年活动举办
我国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高校有组织科研评价须系统优化指标体系
腾讯2026“青云计划”启动
“后高考时期”,如何应对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类似“抓娃娃机”技术可高效分选胚胎模型
科学溶解结石,守护肾脏健康
职工子女驾车逼停骑行学生?武汉大学发布通报
网红甜菜根竟是营养宝库 但这两类人要慎吃
经常便秘的人试试这三个动作 可有效改善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来了
五大亮点,北航发布2025年招生培养政策
《2024年北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发布
江西东乡区与中科智汇工场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青岛科技大学与云南共建天然橡胶产业技术研究院
科学最热文章
5个看似无害的日常活动,可能给孩子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129个蔬菜新品种首次亮相酒泉戈壁滩
肽-核酸共组装及免疫激活研究获进展
填补空白!国家级标准验证平台落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没写毕业论文,他们却成了“优秀”
“我们对中马科技合作持开放态度”
“投资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将使中国和世界受益”
从零到国际领先:一个中国科研团队的十七年攀登之路
“拔尖计划”动态进出机制应走出“重选拔、轻培养”泥沼
全球私立高校关闭潮给民办高教带来的启示
警惕!高温已成“沉默”的公共健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