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病毒载量高或有肝硬化肝癌风险时通常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持续升高、肝组织学显示明显炎症或纤维化、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妊娠期高病毒载量等。
一、病毒复制活跃
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超过2000IU/ml时提示病毒复制活跃,此时即使转氨酶正常也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长期病毒复制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推荐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一线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同时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变化。
二、转氨酶持续升高
谷丙转氨酶持续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且排除其他原因时,说明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损伤。这种情况多见于HBeAg阳性患者,建议联合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进行保肝治疗,同时采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活动,防止进展为肝纤维化。
三、肝组织学异常
肝穿刺活检显示中度以上炎症或明显纤维化时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无法接受肝穿的患者,可通过肝脏弹性检测等无创检查评估,当硬度值超过9.5kPa时应考虑存在显著纤维化,推荐使用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强效低耐药药物进行长期治疗。
四、肝硬化肝癌风险
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或超声检查发现脾大、门静脉增宽等肝硬化征象时,无论病毒载量高低都应抗病毒治疗。这类患者可选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配合安络化纤丸,以延缓肝硬化进展并降低肝癌发生概率。
五、妊娠期高病毒载量
孕妇乙肝病毒DNA超过2×10^5IU/ml时,在妊娠24-28周起需服用替比夫定片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分娩后根据肝功能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进食霉变食物。出现乏力加重、黄疸或腹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链接:乙型肝炎在什么情况下抗病毒?http://www.sushuapos.com/show-9-7016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吃素得脂肪肝的原因
下一篇: 乙型肝炎患者流鼻血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