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北京人艺上海驻演”全城轰动,今年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再度推出“陕西人艺上海驻演”。金秋10月,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携5部大戏在上音歌剧院驻场演出。四部“茅奖系列”作品《主角》《白鹿原》《生命册》《平凡的世界》及“陈彦三部曲”之《星空与半棵树》将逐一亮相,黄土地的厚重叙事激荡在黄浦江畔。
值得一提的是,《星空与半棵树》此次特地将全国首演献给上海,并非偶然。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说:“此前,《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中国巡演首站都在上海。我们始终相信唯有经过上海观众和市场检验,才有底气走向全国。因为上海是包容的、开放的、尊重文化的,能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达成共情。”
全国首演 献给上海
为“陕西人艺上海驻演”打头阵的是话剧《主角》,将于10月17日、18日率先亮相上音歌剧院。作品根据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秦腔名伶忆秦娥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展现了中国戏曲人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
话剧《生命册》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上演,以创新舞台设计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讲述孤儿吴志鹏从乡村到城市的挣扎成长,展现金钱与良知、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见证一个“土地背负者”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精神归宿。
自2017年首演至今,8年302场演出覆盖88城,创下52万人次观众零差评纪录的话剧《平凡的世界》将于11月4日、5日上演。作品以恢宏的舞台呈现和真挚的情感演绎,带观众走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普通人的奋斗史诗,见证平凡人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话剧《星空与半棵树》将于10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全国首演。该剧围绕老树的利益纠葛展现基层社会的复杂面貌:乡村振兴的阵痛、生态与经济的博弈、基层治理的挑战。
放下《白鹿原》往前走
陕西人艺镇院之作话剧《白鹿原》将于10月26日至28日上演。该剧巡演10年共627场覆盖125座城市,而此轮演出后将迎来阶段性封箱。这部作品以宏大叙事、精湛表演和地道陕西方言,将50万字的文学经典浓缩为一场扣人心弦的视听盛宴。“我们演了整整10年了。”李宣说,是时候往前走,去创作更多新作品了。有时候,获得巨大成功的戏也会成为再攀高峰的阻碍,但无论是演员还是剧院都需要不断探索:“《白鹿原》也需要升级换代,所以我们想这轮演完让它稍微歇一歇。”
有好剧 才有好剧院
“陕西人艺上海驻演”的5部大戏中,《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而《星空与半棵树》则是陈彦继《主角》后又一部力作。在话剧选材多元化的当下,陕西人艺始终坚持聚焦严肃文学,会否担心市场和票房的问题?
对此,李宣很坦然:“剧院有自身的艺术追求,我们还是愿意去改编严肃文学,哪怕它们表现的主题很沉重,但不论是时代变革还是生命历程,有些痛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无法回避的。”至于票房,李宣说,陕西人艺这十余年来演出千余场,“养活我们自己是够了,至于你说要赚大钱,那做我们这个行业是不可能的。毕竟剧场座位数就这些,我们靠票房盈利是有天花板的。”
陕西人艺如何能做到近10年来佳作不断,几乎每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全国影响力?李宣说:“一个剧院好不好,首先要看出戏率,其次要看成戏率。怎么看成戏率,你能演出超过百场,才算成戏,因为只有超过100场才能收回成本。剧院剧院,有剧才有院;有好剧,才有好院。”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继去年“北京人艺上海驻演”全城轰动,今年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再度推出“陕西人艺上海驻演”。金秋10月,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携5部大戏在上音歌剧院驻场演出。四部“茅奖系列”作品《主角》《白鹿原》《生命册》《平凡的世界》及“陈彦三部曲”之《星空与半棵树》将逐一亮相,黄土地的厚重叙事激荡在黄浦江畔。
值得一提的是,《星空与半棵树》此次特地将全国首演献给上海,并非偶然。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说:“此前,《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中国巡演首站都在上海。我们始终相信唯有经过上海观众和市场检验,才有底气走向全国。因为上海是包容的、开放的、尊重文化的,能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达成共情。”
全国首演 献给上海
为“陕西人艺上海驻演”打头阵的是话剧《主角》,将于10月17日、18日率先亮相上音歌剧院。作品根据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秦腔名伶忆秦娥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展现了中国戏曲人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
话剧《生命册》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上演,以创新舞台设计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讲述孤儿吴志鹏从乡村到城市的挣扎成长,展现金钱与良知、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见证一个“土地背负者”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精神归宿。
自2017年首演至今,8年302场演出覆盖88城,创下52万人次观众零差评纪录的话剧《平凡的世界》将于11月4日、5日上演。作品以恢宏的舞台呈现和真挚的情感演绎,带观众走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普通人的奋斗史诗,见证平凡人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话剧《星空与半棵树》将于10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全国首演。该剧围绕老树的利益纠葛展现基层社会的复杂面貌:乡村振兴的阵痛、生态与经济的博弈、基层治理的挑战。
放下《白鹿原》往前走
陕西人艺镇院之作话剧《白鹿原》将于10月26日至28日上演。该剧巡演10年共627场覆盖125座城市,而此轮演出后将迎来阶段性封箱。这部作品以宏大叙事、精湛表演和地道陕西方言,将50万字的文学经典浓缩为一场扣人心弦的视听盛宴。“我们演了整整10年了。”李宣说,是时候往前走,去创作更多新作品了。有时候,获得巨大成功的戏也会成为再攀高峰的阻碍,但无论是演员还是剧院都需要不断探索:“《白鹿原》也需要升级换代,所以我们想这轮演完让它稍微歇一歇。”
有好剧 才有好剧院
“陕西人艺上海驻演”的5部大戏中,《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而《星空与半棵树》则是陈彦继《主角》后又一部力作。在话剧选材多元化的当下,陕西人艺始终坚持聚焦严肃文学,会否担心市场和票房的问题?
对此,李宣很坦然:“剧院有自身的艺术追求,我们还是愿意去改编严肃文学,哪怕它们表现的主题很沉重,但不论是时代变革还是生命历程,有些痛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无法回避的。”至于票房,李宣说,陕西人艺这十余年来演出千余场,“养活我们自己是够了,至于你说要赚大钱,那做我们这个行业是不可能的。毕竟剧场座位数就这些,我们靠票房盈利是有天花板的。”
陕西人艺如何能做到近10年来佳作不断,几乎每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全国影响力?李宣说:“一个剧院好不好,首先要看出戏率,其次要看成戏率。怎么看成戏率,你能演出超过百场,才算成戏,因为只有超过100场才能收回成本。剧院剧院,有剧才有院;有好剧,才有好院。”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本文链接:金秋带来四部“茅奖系列”作品、一部全国首演新作 陕西人艺选择再度来沪驻演http://www.sushuapos.com/show-7-2225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爱奇艺发布暑期档(7—8月)剧集片单
下一篇: 纪录片《诗美成都》:一场美好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