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公众参与!上海已记录超3500种昆虫

2024-12-09 09:51:17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四年级学生郭融达没想到,他遛狗时在家门外柱子上发现的一只拇指大小、头上有绒毛、翅膀有豹纹的蛾子——咖啡豹蠹蛾,登上了最新版的上海昆虫名录。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12月7日发布的《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记录了3556种昆虫,较2023年版新增400余个物种记录,其中部分物种的发现者是普通市民。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些昆虫在其他地区或已存在甚至并不少见,但是在上海地区是第一次被科学意义上地发现并记录。相关数据也会上报给相关部门,为地方生物多样性规划提供参考。”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说。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汤亮介绍,昆虫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部分昆虫体型较小、行踪隐秘,单靠科研人员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收获充足的信息,公众的帮助尤为重要。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发起的“我的自然百宝箱”公众科学项目在2024年以“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调查”等模块开展。近一年来,有近4.81万名用户使用数据上传小程序“听见万物”,线下活动“上海昆虫调查团”开展了47场,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协力收集、鉴定了9273条昆虫记录,覆盖上海16个行政区。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郭融达喜欢在户外观察昆虫,他和妈妈还发现了黑缘红瓢虫。“发现以后,妈妈帮我把它的照片传到了‘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上。”郭融达说。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收到昆虫图片、发现地点等信息后,我们对比已有资料做出初步判断。对于罕见的昆虫,研究人员前往发现地点观测、研究。”汤亮介绍,从“发现”到“记录”有严谨的科学过程,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昆虫家谱”项目浦东组组长毕海虹介绍,常常看到孩子们随身带着昆虫图鉴,边查边记录,一些小朋友已经非常专业,成为昆虫知识传播者。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除了观察昆虫本身,还要观察它生活的环境,例如周围有哪些树木、是否有河流等等。”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四年级学生彭嘉儿说。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生陈茁说,自己从观察到逐渐学习昆虫野采、灯诱科学方法以及昆虫摄影和标本制作,还阅读了大量科普书籍。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我们将继续深化‘公众科学’科普模式,引导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实践,搭建项目平台,提高参与者科学素养,促进科学界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上海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四年级学生郭融达没想到,他遛狗时在家门外柱子上发现的一只拇指大小、头上有绒毛、翅膀有豹纹的蛾子——咖啡豹蠹蛾,登上了最新版的上海昆虫名录。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12月7日发布的《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记录了3556种昆虫,较2023年版新增400余个物种记录,其中部分物种的发现者是普通市民。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些昆虫在其他地区或已存在甚至并不少见,但是在上海地区是第一次被科学意义上地发现并记录。相关数据也会上报给相关部门,为地方生物多样性规划提供参考。”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余一鸣说。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汤亮介绍,昆虫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部分昆虫体型较小、行踪隐秘,单靠科研人员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收获充足的信息,公众的帮助尤为重要。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发起的“我的自然百宝箱”公众科学项目在2024年以“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调查”等模块开展。近一年来,有近4.81万名用户使用数据上传小程序“听见万物”,线下活动“上海昆虫调查团”开展了47场,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协力收集、鉴定了9273条昆虫记录,覆盖上海16个行政区。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郭融达喜欢在户外观察昆虫,他和妈妈还发现了黑缘红瓢虫。“发现以后,妈妈帮我把它的照片传到了‘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上。”郭融达说。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收到昆虫图片、发现地点等信息后,我们对比已有资料做出初步判断。对于罕见的昆虫,研究人员前往发现地点观测、研究。”汤亮介绍,从“发现”到“记录”有严谨的科学过程,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上海昆虫家谱”项目浦东组组长毕海虹介绍,常常看到孩子们随身带着昆虫图鉴,边查边记录,一些小朋友已经非常专业,成为昆虫知识传播者。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除了观察昆虫本身,还要观察它生活的环境,例如周围有哪些树木、是否有河流等等。”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四年级学生彭嘉儿说。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生陈茁说,自己从观察到逐渐学习昆虫野采、灯诱科学方法以及昆虫摄影和标本制作,还阅读了大量科普书籍。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我们将继续深化‘公众科学’科普模式,引导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实践,搭建项目平台,提高参与者科学素养,促进科学界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上海自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rZL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公众参与!上海已记录超3500种昆虫http://www.sushuapos.com/show-2-969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钓到条“带编码”的鱼,担心是谁的“毕业论文”?出处找到了……

下一篇: 共议AI治理与数据共享 共创数字社会美好未来

热门资讯

  • 我国成功研制可靶向送药的磁驱软体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5日发布消息称,该院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靶向送药功能的磁驱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根据器官内部环境的特点选择合

  • 洞悉竹类植物有了称手“利器”

    竹类植物是竹亚科植物的总称,与水稻、小麦、大麦和燕麦同属于禾本科BOP分支,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为更好地服务竹类植物的系统进化和功

  • 打造平台级AI 引领行业创新

    3月18日,荣耀在国内市场发布全新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推出平台级AI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跨操作系统体验,以及与全球产业链共振创新的一系列智能设备。荣

  • 凌晨重磅!英伟达官宣最强AI芯片

    北京时间凌晨4点至6点,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发表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正式拉开了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的序幕。黄仁勋宣布,正

  • “唤醒”4.6万件高校存量专利!浙江上线专利转化资源库推送至6780家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顾婷婷 杭州报道如何让沉睡在实验室里的专利真正应用到车间,真正面向市场,转化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3月19日,由国家知

  • 英伟达发布AI“超级芯片” 自称“非常、非常强大”

    据法新社3月18日报道,周一,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公司发布了其最新型号的电子芯片,这些芯片旨在支持人工智能(AI)革命,英伟达正努力巩固其作为人工智能领

  • 睡不够很焦虑?专家:警惕常见睡眠认知误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运动、营养被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

  • 借AI“慧眼”鉴别可疑论文图片

    今年1月,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肖尔托·戴维发表文章,指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通过修改图片伪造数据。随后该研究所正

  • 饭后想吃零食或因神经元过度活跃

    那些在吃完一顿饱饭后不久就在冰箱里翻找零食的人,可能不是胃口好,而是因为寻找食物的神经元过度活跃的缘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家在老鼠

  • 人工纳米流体突触可实现存内计算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制造了一种用于内存的新型纳米流体设备,这使他们第一次能连接两个“人工突触”。该设备为受大脑启发的液体硬

  • AI芯片巨头低调赚钱

      AI芯片巨头低调赚钱  骆轶琪  在过去一年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中,除了英伟达以GPU霸主身份实现业绩快速成长之外,另一些主营虽非GPU,但是立足于AI定制芯片市场的半导体巨

  • 站在“气候行动最前线”,我们该如何行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温升预计在2021年至2040年内达到1.5℃。报告指出,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全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