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新研究:北极变暖可能加速云中冰晶的形成

2024-09-30 15:06:12 来源: 中国科技网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北极变暖正导致无雪无冰的裸露地带和植被区释放更多的自然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促进形成更多的冰晶,从而可能影响云的成分构成和北极气候。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气候模型通常预测,随着北极变暖,该地区的混合相云(即冰晶和液态水在云内同时存在)将包含更多液态水和更少的冰晶,因为较高的温度通常会抑制冰晶的形成。然而,云的形成也受到气溶胶的影响,后者既可以促进液态水滴的凝结,也可以促进冰晶的形成。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调查北极地表气温上升与气溶胶中的冰核颗粒(INPs)之间的关系,对挪威斯瓦尔巴地区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初的INPs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北极地表变暖导致无雪无冰的区域增加,从这些区域释放出更多的活性INPs。这些INPs能够在云中诱导冰晶的形成,减少混合相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加速变暖。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北极变暖正导致无雪无冰的裸露地带和植被区释放更多的自然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促进形成更多的冰晶,从而可能影响云的成分构成和北极气候。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气候模型通常预测,随着北极变暖,该地区的混合相云(即冰晶和液态水在云内同时存在)将包含更多液态水和更少的冰晶,因为较高的温度通常会抑制冰晶的形成。然而,云的形成也受到气溶胶的影响,后者既可以促进液态水滴的凝结,也可以促进冰晶的形成。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调查北极地表气温上升与气溶胶中的冰核颗粒(INPs)之间的关系,对挪威斯瓦尔巴地区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初的INPs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北极地表变暖导致无雪无冰的区域增加,从这些区域释放出更多的活性INPs。这些INPs能够在云中诱导冰晶的形成,减少混合相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加速变暖。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上。9Mr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新研究:北极变暖可能加速云中冰晶的形成http://www.sushuapos.com/show-2-867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日环食、年度最大满月等天象将亮相10月天宇

下一篇: 神十八乘组周记上新!国庆前他们又有哪些新进展?

热门资讯

  • 站在“人工智能+”探索前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热点话题,“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头连着数字经济发展大局,一头连着行业变革与创新,“人工智能+”既是

  • 未来,政企深度用云需要一朵怎样的“云”?

    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2024年,大模型、AIGC等话题引发广泛热议,云计算与AI技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趋势,就如同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激发着各行各业

  • 数字化管理已在故宫广泛应用

    在今天的故宫,工作人员使用的数字化办公平台名叫“内务辅”,这款应用的开发者,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钉钉”)。3月1

  • 什么是“时空连续体”?

    英国“我超爱科学”网站1月1日刊登题为《什么是“时空连续体”?》的文章,作者是斯蒂芬·伦茨,内容编译如下:“时空连续体”(space-time continuu

  • CRISPR能消除培养细胞中艾滋病病毒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利用最新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能消除实验室中受感染细胞内所有艾滋病病毒(HIV)的痕迹,为治愈

  • 每12个恒星或有一个吞过行星

    据《自然》20日消息称,天文学家对91对恒星所作的光谱分析显示,大约每12个恒星中就有一个可能吞噬了一个行星。在吞噬一个行星后,恒星的化学构成可能发

  • 国家工程师丨锻造能“听”清眼疾的高精设备

    眼眸深邃似海、璨如星河,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正是眼眸“侦探”。该团队不久前被授予“国家卓越

  • 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被发现

    记者3月21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韩毅教授课题组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发现了植物避盐性的关键基因。该研究对于提高植物耐盐性,帮助盐碱

  • 单个颗粒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实现

    记者3月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该滤波器件安装

  • 25日再次“露脸”,水星为啥这么难看见?

    3月25日6时左右将迎来水星东大距。这是水星今年第二次大距、首次东大距,也是公众尝试观测水星的好机会。届时,水星位于太阳东边,与太阳张角约为18.7度

  • 北京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揭牌

    为构建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机制,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3月23日,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关工委”)、北京市科

  • “穿上就走”的通用外骨骼面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控制机器人外骨骼的通用方法。无需专门训练、特别校准,对复杂算法进行调整后,用户穿上外骨骼就可以直接行走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