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研究揭示我国河流和湖泊碳形态组成新认知

2025-06-30 18:31:19 来源: 中国科学院

河流和湖泊等内陆水体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输运通道、转化场所及存储器等重要作用。陆地生态系统约60%的碳汇通过河流输出进入湖泊,且内陆水体排放的温室气体抵消了约80%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然而,河湖系统碳循环过程复杂,有限的观测样本不足以描绘碳循环全貌,进而难以解答“碳黑洞”谜题。典型河湖调查资料认为,溶解有机碳浓度低于颗粒有机碳浓度,且湖泊溶解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浓度比值恒定为0.9,但以上结论与我国河湖的适用性尚缺乏系统性论证。orT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东团队基于全国356条河流和422个湖泊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以及颗粒有机碳最新调查资料,揭示了中国河湖不同碳形态组成的空间格局,取得了中国河湖有机碳组成新认知。orT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研究发现,我国河湖溶解有机碳浓度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分异。其中,湖泊溶解有机碳空间变异性更强,且河流和湖泊溶解有机碳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91.6mg/L0.2–790.5mg/L。与胡焕庸线东南侧相比,西北侧大部分河流溶解有机碳浓度较低,而湖泊溶解有机碳浓度更高。同时,我国河湖溶解无机碳浓度呈现类似特征,即湖泊溶解无机碳空间变异性较河流更强。河流和湖泊溶解无机碳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7–55.6mg/L和1.17–2068.0mg/L,且胡焕庸线西北侧和东南侧河流溶解无机碳浓度均较低,但西北侧湖泊溶解无机碳浓度显著高于东南侧湖泊。研究显示,我国河湖颗粒有机碳浓度也存在明显空间分异特征,但空间格局与上述溶解态碳不同。河流颗粒有机碳浓度整体大于湖泊,平均浓度分别为13.8±127.7mg/L和2.8±3.5mg/L,且河流输入的颗粒有机碳大量沉积在湖泊中,这种情况多见于具有低颗粒有机碳浓度的青藏西北部湖泊。orT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进一步,研究人员计算出我国河流溶解与颗粒有机碳比值范围为0.001–49.6,均值为2.6±5.1。其中,56.9%的河流溶解有机碳浓度高于颗粒有机碳,且2/3位于人口密集的胡焕庸线东南侧。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河流溶解有机碳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即人为排污等同时增加内外源溶解有机碳,但水库拦蓄导致颗粒有机碳沉积,进而提升溶解有机碳比重。因此,“溶解有机碳浓度低于颗粒有机碳”的假设不适用于我国河流。同时,我国湖泊溶解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浓度比值范围为0.1–0.99,均值为0.8±0.2,而胡焕庸线西北侧77.8%的湖泊比值大于0.9,东南侧92.9%湖泊的比值小于0.9。此前,已有假设主要基于欧美高溶解有机碳浓度的湖泊观测资料,而我国东南部湖泊溶解有机碳浓度低,且因藻类增殖通常具有高颗粒有机碳浓度,导致两者比值降低。因此,“溶解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浓度比值恒定为0.9”的假设亦不适用于我国湖泊。orT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orT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论文链接orT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研究揭示我国河流和湖泊碳形态组成新认知http://www.sushuapos.com/show-12-138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研究揭示乙酰化修饰调控植物向光性分子机制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