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频繁出现质疑女性服装尺码越来越小、女性外貌标准越来越狭窄的声音。
有专家指出,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都有资本的影子,一些品牌和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刻意营造和强调这些外貌标准,让女性陷入被动的困境,以“美”的名义,实际上剥夺了女性的选择权,让女性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美丽应该是多元的、包容的,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容貌、身材还是内在品质,都值得尊重和欣赏。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女性美的定义和追求,女性的价值不应只取决于容貌和身材,更应取决于智慧、能力和人格,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激情,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倡导一种更健康、更包容的审美观念,让女性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再受到束缚和限制。
相关报道:
新买的裤子要改短10cm,穿上衣又透气不畅,女装尺码是个谜,多少人为自己的身材而烦恼
“裤子太长,衣服太短,身材难道就这么差吗?”5月30日,太原市居民徐女士逛街后感叹。山西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夸张的服装尺码引发女性投诉。
裤子越来越长
5月29日,徐女士拿着新买的三条裤子到商场去剪裤脚,每条裤子被剪了10厘米左右。“这裤子现在是给谁做的?怎么这么长?”徐女士在等待时抱怨道。
徐女士身高1.65米,以前她觉得自己的身高还可以,但这两年,因为裤子的长度问题,她对自己的身高越来越没自信了。“每次买裤子都要修边,基本都要剪掉10厘米左右。现在女性的平均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吗?”徐女士说。徐女士的抱怨得到了周围很多顾客的呼应。
5月29日下午5点,位于省城解放路附近的这家商场里,顾客纷纷前来剪裤脚。山西晚报记者一个小时的观察中,至少有7位顾客前来剪裤脚,裤脚长度从5厘米到10厘米不等。店员称,每到换季的时候,他们就从早忙到晚。
山西晚报记者打开某购物网站,搜索“裤子”,随机打开几个链接,发现M码的女裤长度基本都在106厘米甚至更长。根据2024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我国18至44岁女性平均身高为158厘米。两者对比,裤子确实要长一些。实体店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女裤平均长度一般在103厘米。裤子为何越来越长?业内人士表示,这与时尚潮流有关。近两年,遮住脚背的阔腿裤又开始流行,为了让腿看起来更长,不少女性踩上了厚底老爹鞋,裤子不得不加长10厘米。但这个裤长对于不喜欢穿厚底鞋的女性来说,并不太友好。“没关系,把边剪掉就行,剪掉10厘米也不会影响裤型。” 在一些商场,柜台提供免费修剪服务。
一些专营裤子的网店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同一款裤子的长款和短款版本,以满足不同身高顾客的需求。
上衣越来越小
让太原女孩小韩为身材发愁的,是上衣的尺码问题。小韩今年读大三,身高1.70米,体重100公斤。小韩一直认为自己属于高瘦型。这两天,小韩在一家大众女装店买了好几件均码的短袖T恤。“根本穿不上,如果试着穿上去,就喘不上气了。”小韩看着网店链接里的好评,陷入了沉思,“别人都这么瘦吗?我这么胖,连均码的衣服都穿不了?”
事实上,对于女性服装尺码越来越小的抱怨由来已久。
有女生抱怨短裙没有打底裤长,有体重80斤的女生发现穿不进XS码的裙子……科普一下数据,正常女性腰围计算公式=身高(cm)÷2-14(cm),正负5%都在正常范围内。以身高168cm为例,腰围应该是70cm,66.5cm到73.5cm都属于正常范围,也是常见的腰围范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中国女性的平均腰围基本维持在70cm以上。但这个平均值在很多网红女装的尺码栏里,别说M码(Medium),很可能连L码(Large)都穿不进去。
某时尚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显示,某电商平台女士休闲裤裙综合排行前十的商品中,L码的网红女装,腰围有一半都小于等于70cm。
几年前,Brandy Melville 在社交平台上非常受欢迎,品牌主打的口号是“One size fits all”,大多数情况下尺码只适合身材足够瘦的女孩,这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不可否认,这种只适合“少数人”的服装会让人感到开心,想要分享。在健康的前提下,白皙、幼瘦的女孩确实很美,很养眼。但一旦形成潮流,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和病态,甚至出现成年女性穿童装的现象。时至今日,虽然 BM 风的热度和话题度早已褪去,但白皙、幼瘦的审美依然存在,这种审美催生了类似的网红,她们的服装成为了很多女孩的风格参考,因此女装尺码往往会这样变化。
女装市场需要多元化的审美
女性服装尺码一再缩水,让很多女性苦恼不已。甚至出现了不少女性拼命减肥只为挤进令人震惊的窄码的现象。这种“纸一样瘦”的狂热,是单一审美造成的桎梏。不少商家借着固化的审美,营造出病态畸形的狂欢,鼓吹女性改变自己以适应服装,从而不断深化这种不健康的审美观念。
审美多元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与之对应的问题便是当今社会审美文化的单一化。比如女性普遍存在的“外貌焦虑”这一情绪,就是由主流审美的狭隘和单一性所导致的。因为在一定的环境下,社会对“美”的观念仅仅被“白、幼、瘦”等简单固有的描述所定义,使得其他风格和外貌都“不美”。如此扭曲的评判标准,导致审美的单一化不健康,与现实的多元存在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割裂感,让很多女性对自己的“丑”感到自卑和焦虑。
面对这种二元的审美结构,越来越多的声音和观点在寻求一种更加普适、多元化的审美,将“美”的定义拓展为多类别、多层次、多维度。在探索审美多元化的过程中,有些人在某种外在或自我施加的压力下会走向极端,一味否定原有单一的审美文化,导致二元对立。
拒绝单一、畸形的审美,并不代表完全否定原有的审美文化,追求审美多元性,也不代表单纯地“违背”原有的审美。胖瘦都可以,高矮都可以,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审美视角。多元的意义在于自由与广度,而非划分不同的阵营。要实现“审美多元”,需要从文化环境的角度,打造一个真正能让多种审美文化生长的温床。
山西晚报记者 郭伟彦
本文由用户或第三方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信息阅读。
本文链接:专家回应女装越做越小,女装尺码越小、外貌标准越狭隘?背后竟是资本作祟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467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中华环境奖颁发 表彰环保领域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