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是指尿液中出现葡萄糖,通常由血糖水平过高超过肾糖阈或肾脏重吸收功能异常导致。尿糖可能提示糖尿病、肾性糖尿、妊娠期生理性尿糖等情况,需结合血糖检测进一步判断。
1、血糖过高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这种情况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典型伴随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确诊需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物,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
2、肾性糖尿
肾脏近端小管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受损时,即使血糖正常也会出现尿糖。可能与遗传性肾小管缺陷、范可尼综合征等疾病有关,表现为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氨基酸尿、低磷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需通过尿糖定量和肾糖阈测定确诊,治疗重点在于纠正原发病,如使用枸橼酸钾颗粒调节电解质平衡。
3、妊娠期尿糖
孕妇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糖阈暂时性降低,约半数会出现生理性尿糖。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不伴随血糖异常。但需与妊娠糖尿病鉴别,后者需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生理性尿糖无须特殊处理,妊娠糖尿病患者则需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4、应激性尿糖
严重创伤、感染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会暂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一过性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多伴随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待原发疾病缓解后尿糖可自行消失,期间需监测血糖变化。
5、药物影响
服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诱发药物性尿糖。如泼尼松片可能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氢氯噻嗪片可能抑制胰岛素分泌。停药后尿糖多可恢复,用药期间建议定期监测尿糖和血糖指标。
发现尿糖阳性应完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区分病因。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避免精制糖。肾性糖尿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妊娠期女性要定期进行糖筛检查。所有尿糖异常者均应避免高糖饮食,保持适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本文链接:尿糖是什么意思?http://www.sushuapos.com/show-9-7194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糖尿病人可以吃莲藕吗?
下一篇: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检查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