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溶血症通常由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膜异常、感染或遗传代谢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光疗、输血、药物或换血等治疗。新生儿出现皮肤黄染、嗜睡、拒奶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1.母婴血型不合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是常见病因,母亲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患儿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需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包括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常用药物有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结合游离胆红素。
2.红细胞酶缺陷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酶缺陷会导致红细胞易破裂。接触樟脑丸、感染或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溶血,表现为酱油色尿、黄疸加重。需避免氧化剂刺激,急性期需碱化尿液。治疗药物包括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保护红细胞膜,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
3.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膜结构异常使红细胞脆性增加,脾脏过度破坏红细胞。患儿多有家族史,伴随脾脏肿大和间歇性黄疸。脾切除是根治方法,术前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叶酸片预防巨幼细胞贫血,去铁胺注射液控制铁过载,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4.细菌病毒感染
败血症、TORCH感染等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除黄疸外还伴发热、CRP升高,血培养可明确病原体。需静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巨细胞病毒,同时配合光疗。免疫调节可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严重贫血需输注辐照红细胞。
5.遗传代谢疾病
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等代谢障碍会损伤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患儿多有喂养困难、呕吐,尿筛查和基因检测可确诊。需严格限制特殊饮食如无乳糖奶粉,药物包括尼替西农胶囊治疗酪氨酸血症,考来烯胺散剂减少肠肝循环,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
病理性黄疸溶血症患儿需定期监测胆红素曲线,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吸吮力。光疗期间注意补液及眼部保护,出院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按时完成疫苗接种。避免使用磺胺类等高风险药物,遗传性疾病需进行家系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
本文链接:病理性黄疸溶血症http://www.sushuapos.com/show-9-62349-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及治疗
下一篇: 昏迷血压低到测不出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