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药物治疗、透析、肾移植等方式干预。
1、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微血管病变,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硬化。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后期肌酐升高。需通过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配合低蛋白饮食延缓进展。
2、高血压肾损害:
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动脉玻璃样变。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慢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肾小球炎症反应,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病理类型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可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时需行血浆置换。
4、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双肾多发囊肿逐渐压迫正常肾组织。常伴有肝囊肿、颅内动脉瘤。目前主要采用托伐普坦延缓囊肿增长,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5、梗阻性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引流受阻,引发肾盂积水。典型症状为腰痛、排尿困难。需解除梗阻原因,如碎石术或导尿,长期梗阻可造成不可逆损伤。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注意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钾水果如香蕉、橙子。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步行等低强度运动,维持血压稳定。每日记录尿量变化,定期复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链接: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要清楚http://www.sushuapos.com/show-9-5283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