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向宏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日益深入,融媒体时代到来。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使新闻报道更具创新性,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新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红网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作品《H5丨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以下简称:《长沙有多“长”》)为例进行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以期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创新路径 融媒体时代 新闻报道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浪潮席卷而来,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表达形式,而是实现了多种媒体内容、形式上的深度融合。在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融媒体可以综合运用图片、音视频、H5、VR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让受众在获取新闻内容的同时,更能参与到新闻事件互动上来。这种融媒传播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与传播影响力,让受众的新闻体验更为丰富、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1】。”笔者以红网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作品《长沙有多“长”》为例进行探讨融媒体语境下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
一、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
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个宏大背景下,红网作为一家省级媒体,如何在一众拥有优势资源的央媒面前报道出彩出新是每个地方新闻媒体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资源性、影响力、传播力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情况下,另辟蹊径从小切口处着手不失为一种错位竞争办法。
敢用“小切口”,是一种新闻态度
“小切口,大主题”,是新闻宣传报道上的一个重要理念与具体做法,是新闻采写的必由之路。“小切口”是指新闻策划中选取的具体、细微、局部的着眼点。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的经历、一个社区的故事、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一个特定的现象。这些“小切口”通常具有贴近性、具体性和生动性,能够让受众产生亲近感和共鸣。【2】
如何处理好宏大叙事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是新闻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从 大局 着 眼,从小 处的主题寓于简单、平凡中,传播给广大的受众 易触及读者的兴趣。【3】《长沙有多“长”》)创作团队在策划初期就抛弃“大而空”的想法,没有被以往常规式的成就宣传所“束缚”住手脚,而是从“小切口”处挖掘成果亮点,放开手脚解读,用11个方面来全景呈现长沙改革开放40年的史诗级画卷。
创作团队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多元化表达,长卷与动画结合、拼图与全景设计,让作品“动”起来、“活”起来、“传”起来,使作品真正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多场景呈现长沙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融媒体作品让用户耳目一新。
善用“小切口”,是一种新闻能力
把故事写小,并不容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一种专业能力。
“小”,并非只轻巧、不止于清奇,大视野、大事业中有意义的“小”,小而深,小而实,才可以让报道出新出彩。《长沙有多“长”》围绕“长”字做文章,绘一幅改革开放长卷,通过解构11个“长”字(“长沙”两个字的笔画数正好是11),融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标志性元素,配合极简而有力的数据化表达,再现长沙改革开放40年发展场景。【4】
红网创作团队放弃“大而空”式泛泛堆砌数据式成就,这也是在重大成果报道中容易犯的“大而空”问题,受众在看到数据式罗列作品必然产生抵触之心,这也是不利于新闻报道。创作团队敢于从11个“小切口”着手,这也是红网人始终坚持新闻精品创作,以内容为王,以质取胜,同样也是红网始终触摸时代脉搏,做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传播社会正能量;坚定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独立思考,创新表达,记录伟大时代,用最精彩的方式讲好湖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二、求新求变改变传统报道方式
从创新思维中带动“头脑风暴”
内容为王,策划为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
思维定式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我们探索新的可能性。想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思维定式,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长沙有多“长”》正是打破了常规思维,于博采众长中创新化表达。该作品的创作契机是这样的,2018年10月,在一场宣传报道策划会上,红网长沙站站长谭忠欣头脑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以手绘长卷的形式来展现长沙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回到办公室后,他不放过这个思维迸发的机会,快速写出了作品的最初文案。很快,这个大胆创新的想法就得到了红网集团领导的肯定与认可。于是,第一次以总编辑牵头的专题策划会迅速召开。一次以中央厨房跨部门协同作业的融媒体生产实践拉开了帷幕。
编辑中心可视化部承担把精炼文案表现得更生动的重要任务、技术部门需要实现表达形式多元化、运营部门负责将作品传播“出网”,在几次专题策划会上,创新一词被提及多次,全部创作团队在会上讲出大胆想法,这是一次集思广益式的“头脑风暴”,作品多次精心打磨,最终表现形式实现了从最初简单的手绘长卷变成了长卷与动画相结合等等多元化结合,在以H5为表达载体的一次创新精品内容。
用技术手段进行“融合包装”
技术赋能生产变革,推动融媒体发展。技术手段在媒体融合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一次中央厨房跨部门协同作业的融媒体生产实践。不同于传统文本、音视频传播,《长沙有多“长”》采用手绘、动画、视频、拼图等多元表达形式,涉及红网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协同作业,红网通过聚合采编、技术、运营等多方创作与传播,实现了从策划到创作最后宣发的一次全流程融合探索。
在设计画面上用上巧思,比如为了表达长沙的“历史之长”,长沙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长”字的设计上,创作人员巧妙地融入了岳麓书院的标志、马王堆汉墓、三国孙吴简牍、铜官窑的陶瓷等等视觉元素,凸显长沙历史文化底蕴。
在表现形式上借力技术,比如采用设问的方式来激发用户点击欲望,以长沙著名的历史文化地标与发展成就来进行展望,将图文、音视频、H5、VR、720全景、航拍等进行“融合包装”,在精炼的文字与创新的形式表达中,实现了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包装”,为主旋律作品的融合创作提供了极具创意的借鉴范本。
于受众面回归到“用户体验”
新闻舆论工作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广大人民愿望、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才能发挥正确引导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5】
《长沙有多“长”》创作团队在最后落地上充分考虑到了用户体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落实到新闻实践中。例如,设计团队选择了拼图的游戏模式,总共设置了11块小“碎片”,用户收集每一帧“长”字画面的“碎片”,实际上就是点击纵览长沙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绩单,最后拼图汇聚成一个主题“我爱长沙”,出现一个长沙的城市宣传短视频。这样的趣味互动,可以让用户在观看作品时产生一种游戏通关般的快感,激发用户点击欲望;另外在作品中还采用嵌入实景视频的形式,通过拼图+实景形式,让用户感受到长沙的古韵、大气、活力、开放,体验到长沙独有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丹.行业媒体要如何做好成就报道[J].新闻文化建设,2022(07):35-37.
[2]林晓庆.新闻策划如何用“小切口”展现“大格局”[N]山西经济日报, 2024-09-25(04).
[3]苏亦锋.小切口含大主题——主题性经济报道要“以小见大”[J].青年记者,2012(20).
[4]周珞,谭忠欣.以融合创新推动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红网获奖作品《H5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创作体会[J]. 青年记者.2020,第2期.
[5]刘玮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积极推进新闻舆论工作[N]湖南日报,2020-08-27(04).
本文链接:浅谈让新闻报道更具创新性——以《长沙有多“长”》为例http://www.sushuapos.com/show-5-3844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向谣言亮剑!红网网络辟谣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篇: 余承东开通抖音号!粉丝数已突破4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