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熊节】
2025年5月13日,一家美国联邦法院发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命令。该命令要求OpenAI“保存并隔离所有用户活动记录”,即使用户或企业希望删除这些记录。这项命令意味着,从那天起,全球超过3亿用户每天发送的超过10亿条与ChatGPT的对话,正在被无限期保存——即使用户点击了“删除”。
该命令源于《纽约时报》对OpenAI提起的一起版权诉讼。但法院的理由令人不安:“删除数据的用户很可能是试图抹去痕迹的版权侵权者。”换言之,行使删除权——一项基本的隐私保护——正被法院视为犯罪嫌疑的证据。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警告称,这一决定“损害了用户隐私”并“开创了一个糟糕的先例”。但更令人不安的问题是:这些被强制保存的对话中包含什么?用户向ChatGPT倾诉的医疗症状、财务困难、职业规划、个人秘密——所有这些“都可能被出售或赠与,被黑客侵入,或泄露给执法部门”。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
这并非假设性的威胁。2023年,三星员工通过ChatGPT泄露了公司的机密源代码。这家韩国公司的律师警告说,这些数据“无法恢复,因为它们现在存储在属于OpenAI的服务器上”。苹果、亚马逊、摩根大通、高盛、德意志银行……从科技到金融,从健康到法律,一长串名单揭示了:全球最大、装备最精良的公司都在限制员工使用ChatGPT。研究显示,近70%的公司为保护机密信息而阻止使用此工具。
如果连这些拥有最先进网络安全团队的跨国公司都无法安全使用ChatGPT,全球南方的政府和企业又怎能做到呢?
企业监控仅仅是冰山一角。当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这位揭露美国大规模监控计划“棱镜”(PRISM)的举报人——发出警报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问题远比企业数据泄露严重得多。
爱德华·斯诺登
01. 从“棱镜”到ChatGPT:监控的升级
2024年6月,OpenAI任命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局长保罗·中曾根(Paul Nakasone)将军为其董事会成员。爱德华·斯诺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被迫流亡以来最严厉的警告之一:“他们已经彻底撕下了面具:永远不要信任OpenAI或其产品。这是对地球上每个人权利的有意识的、精心策划的背叛。你们已经被警告了。”
“棱镜门”披露者斯诺登警告:OpenAI已经卸下伪装……
斯诺登并非空穴来风。2013年,他冒着巨大的个人自由风险,揭露了NSA的“棱镜”计划——一个直接从谷歌、Facebook和苹果等科技巨头收集数据、在没有司法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监控的计划。“棱镜”丑闻引发了全球震荡,导致许多国家加强了隐私保护法律,欧盟也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斯诺登现在警告说,ChatGPT是一个比“棱镜”更强大的监控工具。为什么?“棱镜”是被动地收集通信数据;ChatGPT则让用户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想法。“棱镜”主要收集元数据(谁联系了谁);ChatGPT收集完整内容——人们的思想、计划、担忧、秘密。“棱镜”涉及数百万用户;ChatGPT拥有超过3亿用户,每天处理超过10亿条信息。更关键的是,“棱镜”的曝光引发了抵抗和法律改革;而ChatGPT的监控行为已被公之于众,却继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一些评论家甚至称ChatGPT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数据库——NSA梦寐以求的数据库”。
02. OpenAI承认其在监视用户
斯诺登的警告并非基于猜测,而是基于他对监控机器如何运作的深刻理解。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甚至不需要举报人来证明OpenAI在监控用户。OpenAI自己的报告就已经承认了这一点。
2025年10月,该公司发布了一份题为《打击恶意使用AI”的报告》。该文件自豪地宣布,自2024年2月以来,它“阻止并报告了”超过40个违反其使用政策的网络。报告详细披露,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账户会使用ChatGPT起草大规模社交媒体监控系统的提案。据称,俄罗斯组织试图优化入侵病毒,以远程访问系统并窃取特权用户的凭证。据称,朝鲜黑客创建了旨在攻击韩国的入侵内容。
OpenAI的声明
OpenAI将这些披露描述为打击“恶意使用”的成就。但该报告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相:为了识别这些特定的“恶意使用”案例,OpenAI必须拥有并使用其常规监控所有用户对话的能力。
思考其技术逻辑:为了发现一个据称正在开发针对某些特定人群的监控系统的用户,OpenAI需要访问和分析该用户的所有对话内容;部署实时或近实时的监控系统;能够分析内容并识别模式;能够将用户与特定国家或组织关联;然后主动选择披露哪些案例。
最关键的问题是:OpenAI只披露其认为是“敌对国家”的案例。那么西方国家呢?美国的盟友呢?该报告保持沉默。这种选择性披露恰恰证明,OpenAI可以监控所有国家,但只选择披露符合美国地缘政治利益的部分。
2025年8月,OpenAI在一篇官方博文中公开承认,该公司正在扫描ChatGPT上的用户对话,并向警方报告内容。具体机制是:用户“计划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对话会被转到专门的审查渠道,由经过培训的人工审核员进行审查。如果审核员确定某个案例涉及“对他人构成迫在眉睫的严重身体伤害威胁”,该案例将被转交给执法部门。
但标准何在?“对他人造成伤害”意味着什么?由谁来定义?这些标准会随着政治环境而改变吗?今天是“迫在眉睫的暴力威胁”,明天是否会涵盖政治异见、堕胎咨询、关于性取向的讨论?
1 2 3 下一页 余下全文本文链接:熊节:斯诺登警告,OpenAI已卸下伪装……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985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