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尽管一年前抽检不合格的未上市洗发水已被全部销毁,兔头妈妈仍决定公开致歉。
近日,兔头妈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兔头妈妈洗发水抽检情况说明》,文中兔头妈妈对2024年4月品牌旗下一款洗发水(产品名称:儿童蚕丝润护洗发水「非按压泵款」)菌落抽检不合格一事致歉,表示对消费者造成的困扰十分抱歉。
兔头妈妈在情况说明中指出,此次抽检不合格产品批次共计生产6864瓶,该批次产品未出库,未流入市场及消费者手中。随后,兔头妈妈收到抽检报告后立即对生产工厂仓库内该批次产品进行封存并于2024年8月全部销毁。
兔头妈妈强调,后续批次均按质量体系执行批次放行审核,确保每批次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将时间倒回至2024年4月,彼时,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4年度化妆品专项抽检中,共抽检了2066批次样品(含执法抽检),覆盖了从日常洗护到功效护理的9大品类,包括婴幼儿和儿童护肤类、防晒类、洗发护发和清洁沐浴类、牙膏类等。
因抽检覆盖多品类、多品牌,且涉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复核等环节,整体流程耗时较长,直至2025年10月14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才公布2024年度广州市化妆品专项抽检结果。
抽检结果显示,共有40批次不符合规定的样品,涉及多个品类和品牌。其中,儿童化妆品领域有两批次样品因菌落总数超出标准限定值被判定不符合规定,分别是标称“BEISHANJIAN倍膳健儿童凡士林茶籽油倍润润肤乳(批次号BSJ - 231127 - 8)”和标称“兔头妈妈儿童蚕丝润护洗发水(批次号EC039B)”的产品,菌落总数分别为国家规定限值(≤500 CFU/g)的820倍、48倍。
需要指出的是,在知道抽检报告后,兔头妈妈立即对生产工厂仓库内该批次产品进行封存并于2024年8月全部销毁。
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兔头妈妈开展了三项专项质检提升:第一,成品工厂微生物专项整治与监控,对所有有可能影响产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按月进行回顾和分析;第二,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准入审核与年度专项审核,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第三,全年不定期开展随机全项型式检测抽检。
兔头妈妈再次致歉,称,“虽然该批次不合格产品并未流入市场,但作为品牌方,出现此次问题也辜负了消费者对兔头妈妈长期以来的信任,最后再次对消费者表达诚挚的歉意。”
公开资料显示,兔头妈妈是杭州蜜兔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儿童分龄洗护品牌,创立于 2018 年,专注于儿童护肤领域,产品涵盖面部、身体、口腔等多个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兔头妈妈创始人刘楠是母婴行业的资深创业者,2011 年她从全职妈妈转型创立蜜芽,将蜜芽打造成头部母婴电商平台。2018 年,刘楠孵化出兔头妈妈品牌,成为国内首个提出儿童分龄洗护理念的国货品牌,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2021 年,兔头妈妈从蜜芽拆分独立运营,2022 年蜜芽关停后,刘楠将全部重心投入兔头妈妈,推动品牌线下门店突破 5000 家,并与江南大学共建婴童功效护理实验室,为品牌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刘楠的运营下,兔头妈妈推出了奥拉氟防蛀牙膏、儿童分龄面霜等爆款单品,其中儿童洁面泡泡曾拿下市场占有率 TOP1 的成绩。2020 年,兔头妈妈曾连续三月登顶抖音母婴类单品销量榜首,成为国内儿童洗护赛道的头部品牌之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此次兔头妈妈等头部婴童品牌产品菌落总数超标数十倍,暴露出部分企业在生产全链条中的质量管控存在系统性漏洞。儿童皮肤屏障脆弱,对微生物污染极为敏感,而超标问题往往源于车间洁净度不足、原料水处理失效、包装密封不良或防腐体系设计缺陷等多个环节的叠加失控,反映出“去防腐剂化”趋势下企业技术能力与品控投入的不匹配。
“‘小金盾’标志仅表明产品属于儿童化妆品类别,并非质量安全认证。”江瀚指出,消费者误将其等同于“放心标识”,实则忽略了生产、仓储、运输等后端环节的风险。即便产品完成备案并贴标,若企业缺乏持续合规的质控能力,仍可能酿成严重安全问题。这说明监管标识需配套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避免公众产生安全错觉。
江瀚直言,行业正面临“温和配方”与“微生物安全”的结构性矛盾。为迎合家长对“天然无添加”的偏好,企业大幅削减传统防腐剂,却未必具备构建有效替代防腐体系的研发实力和成本承受力,导致产品在货架期内易滋生细菌。这一矛盾亟需通过技术升级与标准引导加以化解。
本文链接:洗发水抽检不合格?兔头妈妈:未流入市场、已全部销毁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986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中国短剧,成好莱坞“回魂丹”
下一篇: 存储非理性“疯狂”:明年手机会更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