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我国实现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退磁

2024-11-14 10:20:16 来源: 中国科技网

11月12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最新科研成果——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无磁装配-原位整体充退磁一体化技术及装备取得新突破,日前已完成18至22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充磁,并实现了26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饱和充磁。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永磁电机是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和舰船驱动等领域的核心装备。磁极作为动力源,由众多永磁体组成,永磁体需经磁场饱和充磁后才具有稳定的磁性。随着永磁电机的大型化和高功率化,传统的先充磁后组装生产技术,使电机制造全程带磁带力,组装难度大、效率低,磁极性能容易受到后续工序影响。同时,现有大型永磁装备的运维和退役回收,需要磁极无磁拆卸,目前通用的加热退磁技术,要将重达数百吨的转子加热到300摄氏度,并维持12小时,能耗大、污染重、报废率高,迄今为止没有形成成熟、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机退役回收技术。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些难题,直接制约了大型永磁电机生产和绿色再制造的高质量发展。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此,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李亮教授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型永磁电机“无磁装配—整体充磁”技术。该技术将常规电机制造的第一道单个永磁体逐块充磁工序,变成电机制造的最后一道后充磁工序,突破大尺寸磁极整体充磁、复杂磁路约束下精准原位退磁及充退磁装备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瓶颈。2021年6月,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磁设备。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项技术突破,对于大型永磁电机退役回收后的绿色再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李亮说,相较于传统技术方案,采用该团队的原位充退磁技术,只需通过一百多毫秒的放电即可完成整个磁极的充退磁,能耗不到加热退磁技术的百分之一。用这种方法退磁后的永磁体,可根据新需求加工组合后,再充磁成为新的磁极,重复使用。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25年,我国将出现风机退役高峰,到2030年,将累计有4473万千瓦风机进入退役期。未来,会有巨量的退役风电机组,其中大量机组为永磁发电机。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风电电机分公司副总经理邹应冬表示,应用整体充退磁一体化技术,磁钢退磁、完整拆解、精准加工、重新充磁赋能或梯次再利用将变得非常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这是解决永磁风力发电机大规模退役绿色再制造难题的绝佳方案。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此外,整体充退磁技术还为其他永磁电气装备设计、制造、运维、回收和绿色再制造提供了全新技术途径。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11月12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最新科研成果——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无磁装配-原位整体充退磁一体化技术及装备取得新突破,日前已完成18至22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充磁,并实现了26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饱和充磁。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永磁电机是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和舰船驱动等领域的核心装备。磁极作为动力源,由众多永磁体组成,永磁体需经磁场饱和充磁后才具有稳定的磁性。随着永磁电机的大型化和高功率化,传统的先充磁后组装生产技术,使电机制造全程带磁带力,组装难度大、效率低,磁极性能容易受到后续工序影响。同时,现有大型永磁装备的运维和退役回收,需要磁极无磁拆卸,目前通用的加热退磁技术,要将重达数百吨的转子加热到300摄氏度,并维持12小时,能耗大、污染重、报废率高,迄今为止没有形成成熟、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机退役回收技术。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些难题,直接制约了大型永磁电机生产和绿色再制造的高质量发展。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此,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李亮教授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型永磁电机“无磁装配—整体充磁”技术。该技术将常规电机制造的第一道单个永磁体逐块充磁工序,变成电机制造的最后一道后充磁工序,突破大尺寸磁极整体充磁、复杂磁路约束下精准原位退磁及充退磁装备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瓶颈。2021年6月,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磁设备。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这项技术突破,对于大型永磁电机退役回收后的绿色再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李亮说,相较于传统技术方案,采用该团队的原位充退磁技术,只需通过一百多毫秒的放电即可完成整个磁极的充退磁,能耗不到加热退磁技术的百分之一。用这种方法退磁后的永磁体,可根据新需求加工组合后,再充磁成为新的磁极,重复使用。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25年,我国将出现风机退役高峰,到2030年,将累计有4473万千瓦风机进入退役期。未来,会有巨量的退役风电机组,其中大量机组为永磁发电机。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风电电机分公司副总经理邹应冬表示,应用整体充退磁一体化技术,磁钢退磁、完整拆解、精准加工、重新充磁赋能或梯次再利用将变得非常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这是解决永磁风力发电机大规模退役绿色再制造难题的绝佳方案。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此外,整体充退磁技术还为其他永磁电气装备设计、制造、运维、回收和绿色再制造提供了全新技术途径。7l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我国实现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退磁http://www.sushuapos.com/show-2-933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热闹”里面看“门道” 多型重磅航空装备齐聚中国航展

下一篇: 我国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在天津投产

热门资讯

  • 未来,政企深度用云需要一朵怎样的“云”?

    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2024年,大模型、AIGC等话题引发广泛热议,云计算与AI技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趋势,就如同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激发着各行各业

  • 让肺部磁共振成像从“不可看”到“看得清”

    患者只需吸入特制的“氙气”,3.5秒后一幅人体肺部磁共振3D影像就呈现出来。影像中,气体可抵达肺部的位置清晰可见,患者的肺部微结构、气体交换功能情

  •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成人类健康主要“杀手”

    据法新社巴黎3月15日报道,15日发布的一项新的重要分析称,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中风、偏头痛和痴呆症——已经超过心脏病,成

  • 12项首创技术助力高速公路改扩建

    记者3月20日来到广东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现场,看到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设备在不停运行。3月19日—20日,由茅以升科技教育

  • 一种新的结核病候选疫苗在南非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前夕,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盖茨医学研究所)宣布,启动评估结核病候选疫苗M72有效性的Ⅲ期临床试验。在Ⅱb

  • 单个颗粒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实现

    记者3月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该滤波器件安装

  • AI芯片巨头低调赚钱

      AI芯片巨头低调赚钱  骆轶琪  在过去一年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中,除了英伟达以GPU霸主身份实现业绩快速成长之外,另一些主营虽非GPU,但是立足于AI定制芯片市场的半导体巨

  • 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二号02组卫星

      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二号02组卫星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马帅莎 曹译 张艳)北京时间2024年3月21日13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

  •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

  • 北京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揭牌

    为构建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协同机制,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3月23日,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关工委”)、北京市科

  • 北京首例负碳示范建筑正式亮相

    3月22日,在2024低碳建筑产业论坛上,北京首例负碳示范建筑——首程时代中心负碳示范建筑正式亮相。活动现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北京绿色交

  • 中广核:用创新技术提升核电站“智”力

    在近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表示,中国内地现有在运核电机组55台、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26台,保持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