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新型泪液分析传感器:两分钟诊断干眼症

2024-06-06 17:36:22 来源: 科技日报

干眼症由泪液不足或成分异常导致,常见症状有眼睛发红或干涩疼痛、迎风或见光流泪、视力下降等。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我国干眼症发病率达21%—30%。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6月4日记者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洪佳旭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王后禹、何耀合作,开发了一种用于干眼症诊断的无线便携式泪液分析传感器。该传感器只有U盘大小,检测只需3微升泪液,使用毛细管从内眼角吸取泪液即可,不侵入眼睛,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至2分钟,检测数据能够实时由蓝牙传送到手机或电脑,医生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诊断。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目前,临床上诊断干眼症的主要方法是试纸检测,需要将试纸置入眼皮内部观察浸湿长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刺激眼睛,且有误诊可能。通过检测眼泪中的4种细胞因子(即特定的蛋白质)可以诊断干眼症。但由于泪液采集量通常仅为微升级别(毫升的千分之一),因此只能用昂贵的检测盒检测。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科研,不能普惠临床。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了精准测出干眼症相关微量细胞因子,科研团队想到了一种“放大”技术——杂交链式反应(HCR)。HCR的产物好比一个能放大微量目标物质的放大镜,它可以特异性识别目标物质并不断组装特定核酸,使其首尾相接,形成越来越长的链条,这样识别起来就方便多了。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一般的HCR产物是一根由核酸分子组成的链条,如同一根长长的钢管。但泪液中的细胞因子数量太少,单支“钢管”的放大效果远远不够。为此,研究团队尝试在这些链条上添加一些短的分岔,如同给钢管装上分支,这样原本一根根孤立的“钢管”就能通过分岔组装成二维的网格,但“放大倍数”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研究人员又把这些网格一张张叠起来,组成脚手架一样的立体三维结构,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三个方向的‘网’捉到的‘鱼’,总比只有一个方向的‘网’多。”洪佳旭说。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拼装脚手架需要合适的钢管。单支“钢管”上的分岔长度、方向和间隔距离必须符合一定规格,才能横平竖直地组装成网格,再严丝合缝地叠装成“脚手架”。经过反复实验和调整,团队终于生产出规格合格的单维HCR产物,然后用它们制造三维HCR产物,产率接近100%,为未来的量产化打下良好基础。这就如同设计好的钢管,只要按照规则搭建脚手架,就不会有多余材料浪费。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在团队研发的传感器中,有4个不同的电极,分别用来捕获4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三维HCR产物就被固定在这些电极上。检测时,工作人员在泪液中加入检测溶液,相关细胞因子与检测溶液中的适配体结合后,会被相应的电极捕获到,再被HCR产物放大。通过一系列电化学过程,放大后的细胞因子能在电极上形成电流。电流被传感器分析后形成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就能看到泪液中这些细胞因子的具体含量。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同样是检测泪液中的细胞因子,相比科研中使用的检测盒,团队开发的传感器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检测盒需要的泪液量在几十微升,一次只能检验一种细胞因子,耗时一天左右,价格高达数千元。而该传感器检测一次只需要2分钟,使用的一次性检测芯片成本不过几元钱,整个设备使用期限长达5年。传感器配套软件通过综合4种细胞因子指标,对干眼症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比检测盒的单一指标准确率高16%。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由于这种传感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未来,普通人或许也可以像使用验孕试纸、新冠抗原一样,使用该传感器自行在家检测自己是否患有干眼症,或是将检测数据上传到个人健康档案,为远程诊断提供参考。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论文第一作者、苏州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卢星介绍,干眼症只是这种传感器能诊断的疾病之一。通过替换检测溶液和一次性芯片,它可以检测更多种类的细胞因子,进而诊断多种不同眼病。目前,团队已为该传感器申请专利,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预期量产后将投入临床试验。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干眼症由泪液不足或成分异常导致,常见症状有眼睛发红或干涩疼痛、迎风或见光流泪、视力下降等。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我国干眼症发病率达21%—30%。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6月4日记者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洪佳旭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王后禹、何耀合作,开发了一种用于干眼症诊断的无线便携式泪液分析传感器。该传感器只有U盘大小,检测只需3微升泪液,使用毛细管从内眼角吸取泪液即可,不侵入眼睛,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至2分钟,检测数据能够实时由蓝牙传送到手机或电脑,医生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诊断。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目前,临床上诊断干眼症的主要方法是试纸检测,需要将试纸置入眼皮内部观察浸湿长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刺激眼睛,且有误诊可能。通过检测眼泪中的4种细胞因子(即特定的蛋白质)可以诊断干眼症。但由于泪液采集量通常仅为微升级别(毫升的千分之一),因此只能用昂贵的检测盒检测。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科研,不能普惠临床。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为了精准测出干眼症相关微量细胞因子,科研团队想到了一种“放大”技术——杂交链式反应(HCR)。HCR的产物好比一个能放大微量目标物质的放大镜,它可以特异性识别目标物质并不断组装特定核酸,使其首尾相接,形成越来越长的链条,这样识别起来就方便多了。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一般的HCR产物是一根由核酸分子组成的链条,如同一根长长的钢管。但泪液中的细胞因子数量太少,单支“钢管”的放大效果远远不够。为此,研究团队尝试在这些链条上添加一些短的分岔,如同给钢管装上分支,这样原本一根根孤立的“钢管”就能通过分岔组装成二维的网格,但“放大倍数”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研究人员又把这些网格一张张叠起来,组成脚手架一样的立体三维结构,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三个方向的‘网’捉到的‘鱼’,总比只有一个方向的‘网’多。”洪佳旭说。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拼装脚手架需要合适的钢管。单支“钢管”上的分岔长度、方向和间隔距离必须符合一定规格,才能横平竖直地组装成网格,再严丝合缝地叠装成“脚手架”。经过反复实验和调整,团队终于生产出规格合格的单维HCR产物,然后用它们制造三维HCR产物,产率接近100%,为未来的量产化打下良好基础。这就如同设计好的钢管,只要按照规则搭建脚手架,就不会有多余材料浪费。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在团队研发的传感器中,有4个不同的电极,分别用来捕获4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三维HCR产物就被固定在这些电极上。检测时,工作人员在泪液中加入检测溶液,相关细胞因子与检测溶液中的适配体结合后,会被相应的电极捕获到,再被HCR产物放大。通过一系列电化学过程,放大后的细胞因子能在电极上形成电流。电流被传感器分析后形成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就能看到泪液中这些细胞因子的具体含量。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同样是检测泪液中的细胞因子,相比科研中使用的检测盒,团队开发的传感器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检测盒需要的泪液量在几十微升,一次只能检验一种细胞因子,耗时一天左右,价格高达数千元。而该传感器检测一次只需要2分钟,使用的一次性检测芯片成本不过几元钱,整个设备使用期限长达5年。传感器配套软件通过综合4种细胞因子指标,对干眼症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比检测盒的单一指标准确率高16%。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由于这种传感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未来,普通人或许也可以像使用验孕试纸、新冠抗原一样,使用该传感器自行在家检测自己是否患有干眼症,或是将检测数据上传到个人健康档案,为远程诊断提供参考。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论文第一作者、苏州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卢星介绍,干眼症只是这种传感器能诊断的疾病之一。通过替换检测溶液和一次性芯片,它可以检测更多种类的细胞因子,进而诊断多种不同眼病。目前,团队已为该传感器申请专利,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预期量产后将投入临床试验。Kcm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新型泪液分析传感器:两分钟诊断干眼症http://www.sushuapos.com/show-2-667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嫦娥六号成功“挖土” 所用“铁锹”既轻且韧

下一篇: 10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 集中签约入驻沈抚科创园

热门资讯

  • 明天氢能荣获国家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记者3月18日从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天氢能)获悉,国家电网近日向明天氢能及董事长王朝云分别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为

  • 量子计算机能更好解决组合优化问题

    旅行推销员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也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德国柏林弗雷大学和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HZB)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证明,量

  • AI领域,重磅消息传来!

    AI领域,一则重磅消息传来!最新消息,全球最知名的AI公司——OpenAI将在几个月内发布新版大型语言模型GPT-5,性能将有大幅跃升。目前,ChatGPT使用

  • Sora将如何影响科学与社会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3月12日刊登题为《OpenAI的文生视频工具Sora会如何改变科学——以及社会》的文章,作者为乔纳森·奥卡拉汉,内

  • CRISPR能消除培养细胞中艾滋病病毒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利用最新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能消除实验室中受感染细胞内所有艾滋病病毒(HIV)的痕迹,为治愈

  • 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将是探月工程四期“关键一环”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科技日报记者 付

  • 我国建立“天-空-地-深”一体化铀矿勘查技术体系

    记者3月21日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获悉,该院自1959年成立以来,在天然铀保障、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遥感技术与应用、分析测试等领

  • 多层人造皮肤18天内长成

    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联合团队借助新的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一种多层人造皮肤,只需18天即可长成。这种仿真皮肤可用于提升护肤品测试效率,并催生更好的皮肤

  • “AI钢铁侠”黄仁勋,又进化了英伟达

      “AI钢铁侠”黄仁勋,又进化了英伟达  作 者丨倪雨晴  2024年,英伟达一年一度的GTC大会已然成为AI界春晚,现场座无虚席,全球AI爱好者翘首以待黄仁勋的独家SOLO。  北京

  • 被美国诉讼垄断:iPhone回应想让苹果变成安卓!iOS开放还怎么玩

    3月22日消息,美国司法部对iPhone提起诉讼,声称其苹果生态系统构成垄断。司法部表示,iPhone将苹果生态系统视为一种垄断,以牺牲消费者、开发者和竞争对手的

  • 首发第三代骁龙7+!一加Ace 3V图赏

    3月22日消息,一加Ace 3V昨晚发布,起售价1999元,将于3月25日正式发售。现在这款新机已经来到我们评测室,下面为大家带来图赏。一加Ace 3V全球首发第三代骁龙

  • iPhone迈入AI时代!曝国行版苹果 16 AI效果由百度提供

    3月2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iPhone与百度公司已达成合作协议,百度将为苹果内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报道指出,iPhone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