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9日电 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发布会上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有记者提到,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很多民营企业都很关注这一政策对自身发展有哪些影响。请问《意见》中有哪些值得民营企业关注的政策举措?
李超对此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和广阔的机遇。不少民营企业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行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从广度看,民营企业是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的主力军。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企25.4万户,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商业转化的全链条各环节,活跃在各行业应用落地的第一线。
从深度看,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生力军。一批民营企业先后推出了多款性能先进、性价比突出的大模型,解锁了机器人“翻山越岭”“操场赛跑”“载人空翻”等多个高难度任务,有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场景创新。
从成效看,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先锋队。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率先把人工智能“+”到了自身的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中,也“+”到了提供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比如,有的企业通过工业视觉质检大模型,将新能源电池产线缺陷率从千分之三降至万分之五;有的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播种效率可达人工播种的50倍。
李超提到,同时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为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针对算力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切实降成本、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针对数据获取难问题,提出将推动公共财政资助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方式,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数据产权与版权问题,助力各类企业更加高效地汇聚和使用高质量数据集。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提出要坚持开源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模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前沿技术支持。
李超介绍,为降低开展“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意见》还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共性服务能力,打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方案中试验证等渠道。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中新经纬APP)
本文链接:官方:支持民企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617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文旅部:督导票务平台防范“黄牛”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