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一份由宗庆后爱女宗馥莉署名的辞职信在网络流传,旋即引发外界对娃哈哈控制权的热议。
经过其后数天舆情发酵,娃哈哈集团官网最终在7月22日发布声明称:“为确保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各股东友好协商,宗馥莉女士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
娃哈哈的宗馥莉时代,就此开启。
然而“辞职风波”一年后,宗馥莉却遇到了舆论场上的更大考验。
综合近日媒体报道,宗继昌等三名自称宗庆后子女的美国籍人士,已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起诉状,追索宗庆后生前承诺的每人7亿美元(合计21亿美元)信托权益,并申请针对宗馥莉处置信托资产的临时禁令。
这场家事官司最令人唏嘘之处,恐怕是将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重新推向了舆论风口浪尖。
随着关于个人生活的新信息曝光,宗庆后曾经光彩夺目的公众形象正在褪色。
舆论罗生门
根据媒体报道,三名原告均与娃哈哈集团前核心高管杜建英有密切关系。
这位浙大高材生曾是宗庆后得力助手,1991年加入娃哈哈后长期在总经办任职,被视为公司“内当家”,深度参与了娃哈哈兼并国营大厂、引进外资、技术改造、全国建厂等战略动作,并曾任集团党委书记。
对于这三个儿女,宗庆后晚年据称曾在非公开场合承认了其存在,并口头承诺"不会亏待" ,上文提到的巨额海外信托,即为此目的而设立。
宗庆后胞弟宗泽后近日也向媒体明确表态称,不存在其他未公开的兄妹:“只有杜(建英)这三个,如果有的话到现在还不跳出来争一口?杜这三个我们其他兄弟姐妹都知道”。
事实上,除了争议焦点的海外信托,杜建英及其作为监护人的子女,在宗庆后生前已经在娃哈哈产业版图上拥有相当份额。
有媒体透露,名义上已淡出娃哈哈的杜建英,通过其境内外投资平台继续控制着陕西娃哈哈乳品、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等十余家供应链上的重要工厂,相关资产年利润贡献超亿元,宗继昌等原告也多次出现在上述机构高管名单中。
宗馥莉正式掌舵娃哈哈集团后,一面铁腕推行集团内部的部门精简和人员优化,另一方面,对包括杜建英及宗庆后其他亲属所掌握的体外关联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清理。
这种被宗氏家族长辈斥为“不厚道”的做法,无疑触动了盘根错节的既有利益,激化了潜藏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媒体查询获得的法律文书,可知原告方早在去年12月30日就已经递交起诉状。
正是在宗馥莉据称拍板关停杜系关联工厂前后。
根据目前报道,对于原告方面的信托权益主张,宗馥莉律师团队予以全盘否认,并出示了一份宗庆后2020年订立的遗嘱,写明“所有境外资产由宗馥莉一人继承”。
在法庭角力半年之久,相持不下的双方最终或主动或被动,将战火延烧到了舆论场。
正是在舆论场中,宗庆后遗产纠葛,迅速分化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版本。
支持宗馥莉的声音将她塑造为"乘风破浪的大女主":从小目睹父亲复杂的感情经历和母亲的委曲求全,成年后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磨砺为商界女强人,父亲去世后将娃哈哈业绩重新带上高峰,自己也成为新的中国女首富,却突然又被拖进上一辈人情感纠葛的漩涡。
这种叙事,无疑试图唤起公众朴素道德观念中对婚生子女继承权的天然认同。"宗馥莉才是合法的婚生女,凭什么要和私生子分家产?"成为这一阵营的核心话术。
而为三名美籍子女辩护的声音,则描绘了另一幅全然不同的悲情故事:杜建英作为娃哈哈元老,可以说与宗庆后共同打下了娃哈哈的江山,对企业发展居功至伟,出于顾全大局的考虑,她和她的子女长期“没名没份”,在宗庆后身后理应获得相应的补偿,宗馥莉违背父亲苦心安排,才导致了今天的纷争。
这种论调,暗含对传统道德观念中"子不言父过"这一原则的认同,认为当一家之主对于财产分配有了明确的决定,嫡子嫡女应当遵从其愿望。
罗生门式的平行叙事,让宗庆后个人生活的真相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宗庆后在公众心目中专情发妻、疼爱独女的经典中国式父亲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
令人担忧的是,当双方不约而同诉诸悲情叙事,为自己争取同情与支持,这种策略却正在扩大而非弥合舆论场上的分歧。
且看各大社交媒体,支持不同立场的网民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慷慨激昂地断言,私生子继承权被承认将使婚姻制度失去意义,也有人直接以民法典为依据,强调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在继承遗产时本就一律平等。
不过无论何种价值站位,恐怕议论者都有着同样的失望:那个曾强调“超过1000万的财富都应该属于社会”,被许多企业家和普通人尊敬乃至爱戴的平民首富,原来真实个人生活是如此的复杂。
从八十年代承包校办企业开始,宗庆后用三十多年时间缔造了娃哈哈这一国民品牌。在那个外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年代,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风波更让他成为"抵御外资并购、守护民族品牌"的代表人物。普通消费者或许不太了解复杂的商业博弈,但他们牢牢记住了朴实无华、善待员工、对国家民族充满热忱的宗庆后形象,他去世后社会各界的自发纪念即为明证。
正因如此,我们尤其需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声音,借此事件贬损民族企业家群体。他们大肆渲染宗庆后私生活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用意却在于以此否定其对企业与社会早已盖棺论定的巨大贡献。
通过将企业经营与私人生活混为一谈的话术,这些声音试图暗示:以传统道德或家国情怀为标榜的民族企业家群体,不过是以此作为自己营商活动的保护色。
难题的预演
对舆论杂音保持清醒的同时,将目光从这场豪门纷争的细微处抽离,不难看到一个对于民营企业家群体更为深层次、也更具普遍意义的难题:
除了企业经营的传承,家族财富传承同样不易。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群体,正随着年龄的增长,率先遭遇财富传承的棘手挑战。
这个如今被称为“84派”的企业家群体,大多出生于1940-1950年代,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白手起家,以超乎常人的才智与时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宗庆后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1945年出生,初中毕业后下乡在农场劳动十余年,回城后颠沛流离,直到42岁才通过母亲的关系,从承包区文教局下属校办企业经销部起步,最终打造出了娃哈哈这一中国食品工业的传奇。
在许多80后、90后的心目中,宗庆后几乎是民营企业家的理想化身:在贵为首富之后依然保持着平民本色,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实业,与员工慷慨分享经营成果,对回馈社会充满热情。
但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宗庆后们”财富传奇的每一步,几乎都是中国市场经济筚路蓝缕的第一步,全然没有前例可循。反观其后“92派”乃至更年轻创业者,却多多少少能够借助前辈们对商业模式、公司治理乃至政商关系的探索经验。
重温1994年《福布斯》杂志首度推出的中国大陆亿万富豪排行榜,除了刘永好兄弟、宗庆后、赵章光等寥寥数人外,上榜富豪普遍已淡出中国商界,不少人“退场”的方式甚至堪称惨烈。
这些没能成功游到彼岸的先驱者,却成为了后来者过河时能够摸着的石头。
以今天的眼光回顾,“84派”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上,难免显得不那么精细缜密。同样在那个奔腾年代,中国人婚姻与爱情的观念也同样经历着剧变。这些精力旺盛的枭雄式企业家,在吃尽“苦中苦”之后功成名就,也很难避免产生自我补偿的冲动。
宗庆后与杜建英的情感纠葛,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当事业的伙伴迸发出情感的火花,但受制于社会环境和公众期待,为了避免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关系只能以相对隐秘的方式存在。
由此,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往往在家族内部关系上积累了大量“隐患”。
在他们生前,凭借个人权威和血缘纽带足以维系家族的表面平静,但传奇人物离世之后,往往各种矛盾便一触即发。宗庆后生前设立的复杂股权结构和海外信托安排,也依然未能避免今天的纷争。
在此次纠纷曝光前,宗馥莉正在用一套组合拳重塑娃哈哈内部权力版图。这种激烈的格局重组,或许反映了现代企业治理的现实需要,但也直接激化了与宗庆后“老臣”和宗氏亲族们的矛盾。
事实上,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白手起家跻身巨富,却在财富传承时家族矛盾总爆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对阵的双方相互拆台爆料,乃至全然不顾逝者的声名。
再周密精巧的交易结构设计和信托安排,也终究不可能堵住人性的所有幽暗角落。
不过令人略显安慰的是,在已经过世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也有不少平稳实现家族传承的案例。
有“浙商教父”之誉的鲁冠球,离世至今已近八年时间。在其子鲁伟鼎掌舵下,万向集团不仅实现了平稳过渡,年营业收入也从2017年约11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0亿以上。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排名从百位开外上升到去年的第32位。
鲁冠球个人财富的分配,保持了高度低调,八年来从未传出过兄弟阋墙、亲人反目的流言,和当下的宗庆后遗产纷争形成鲜明反差。
身后名与身后事的平静,体现出鲁冠球谨慎低调的处世智慧,这种谨慎不是道德洁癖,而是一种身为巨大财富拥有者所不可或缺的风险意识。
这种对比,并非是苛责宗庆后,而是旨在说明:在时代洪流和人性光影中,确实存在着相对明智的选择路径。鲁冠球的成功经验表明,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通过生前的妥善安排与规划,实现自己百年之后的平稳传承。
结语
作为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代企业家,宗庆后们的历史功绩不应该因为个人生活的复杂斑驳而被抹杀。
对于许多国人来说,宗庆后不仅仅是一个商界名人,更是一个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符号。他身后所暴露的娃哈哈争产风波,实际上也预演了民营企业家群体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如何在功成名就之后保持本心,如何顺利实现个人事业和财富的代际传承。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至少,这场风波足以警醒后来者:企业家的本职是企业经营管理,成为公众人物所带来的“路人缘”,或许能够让企业发展事半功倍,但其间的分寸并不容易掌握。过于用力地打造企业家个人形象和光环,反而可能过犹不及。
与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我们的舆论场,或许也需要以一种更加成熟的态度看待商界名人的沉浮,过度神化与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这场可能持续多年的诉讼拉锯战,最终将由法庭给出裁决。
那个曾经熟悉的"布鞋首富",也终将随着这场纷争的结束而定格在一个新的公众形象,笔者相信,这个新形象依然将能唤起温情的缅怀。
毕竟,他们这一代人所走过的路,注定是充满探索和试错的征程——他们的成功值得铭记,他们的教训同样弥足珍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链接:当布鞋首富人设崩塌——宗庆后遗产风波中的时代镜像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4966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华住跻身全球酒店集团排行榜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