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损伤是临床常见难题,尤其在关节翻修、创伤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随不规则骨缺损。传统修复材料难以匹配复杂形态且力学适配性欠佳。此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体内外研究证实,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功能,能够加速新骨生成,增强骨与植入体整合效应,是骨修复领域的优选材料。
近期,该团队对多孔钽材料体系相关成骨机理进行研究。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材料体系对机体内1829个关键基因具有显著影响,可通过上调整合素α6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成骨基因的表达,增强成骨细胞分化与矿化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Bio上。
进一步,针对骨科临床上常见不规则骨缺损修复需求,该团队提出多孔钽颗粒填充修复新策略。颗粒形式多孔钽具备优良的流动性,可灵活适配各类复杂缺损形态,降低应力遮挡效应,提高手术操作便捷性与修复稳定性。研究发现,多孔钽颗粒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利于营养物质传输和细胞迁移增殖,其弹性模量与天然骨更接近,可促进新骨长入和早期愈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上。该方案帮助医生有效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臼底不规则骨缺损的问题。团队与辽宁省人民医院合作,于2025年7月4日,由辽宁省人民医院完成多孔钽颗粒植骨的国内首例关节翻修术。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多孔钽金属骨修复体系材料学、生物学研究及临床技术推广
本文链接:多孔钽金属植骨研究取得进展http://www.sushuapos.com/show-12-178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研究揭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成因联系
下一篇: 研究解析人类激素受体的表达特征与疾病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