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预测疼痛敏感性有了生物标记物

2025-09-19 17:55:37 来源:

健康报讯 (记者崔芳)虽然疼痛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尚不明确。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大样本研究,系统探究了脑激活是否可反映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这一问题,并开发了高度可泛化的疼痛敏感性神经生物标记物。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上。4As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据悉,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自主采集的大样本功能磁共振数据集发现,疼痛刺激诱发的脑激活与疼痛敏感性显著相关。这一结果在另一个大样本数据集中也得到了验证。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重采样的方法,发现样本量对脑激活与疼痛敏感性的相关性有很大影响。随后,研究团队通过对非痛刺激诱发脑激活进行分析,发现脑激活和非痛感觉敏感性个体差异也存在相关性,但其显著弱于脑激活和疼痛敏感性的相关性。这说明脑激活和感觉敏感性个体差异的关系并不是疼痛特异的,但脑激活对疼痛敏感性的编码具有一定的偏向性。4As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了一个疼痛敏感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激光热痛、接触式热痛、机械诱发痛中均显示出对疼痛敏感性的显著预测能力。同时,可预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敏感性。研究团队通过对比该模型和经典疼痛预测模型发现,该模型在所有数据集中均可显著预测疼痛敏感性,且可预测安慰剂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的镇痛作用。上述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高度可泛化性,且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基于脑活动的疼痛慢性化早期筛查和开发个体化的疼痛干预手段有重要启示意义。4As速刷资讯——每天刷点最新资讯,了解这个世界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预测疼痛敏感性有了生物标记物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617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中国快堆设计软件打破国际垄断

下一篇: 每4个孩子就有一人超重:这份小胖墩“减负”指南请收好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