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植物学会首届青苗论坛在贵阳召开。会上举行了中国植物学会第二批“青苗人才成长计划”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博士生专项”证书颁发仪式。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与中国植物学会的合作,共同为青年人才搭建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创新交流平台,聚焦植物学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研讨AI技术赋能我国植物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贵州省科技社团党委书记朱洪波表示,希望各位科技同行发挥智力优势,集思广益,为进一步加强与贵州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价值转化等领域的深化合作贡献力量。
贵州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涛表示,青苗论坛的举办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契机,期待以此为纽带,推动植物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贵州特色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科技动能。
贵州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周庆介绍了贵州省植物学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希望与中国植物学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指出,中国植物学会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2023年,学会设立“青苗人才成长计划”,探索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植物科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今年举办首届青苗论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打造全新的交流平台。他表示,植物科技工作者要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从发现新现象、新体制、新技术、新方法、新载体,寻找选题切入点,精准选题加快推动传统植物学科改革创新发展。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黄三文作“大咖说”特邀报告,聚焦科学发展史DNA发现历程、植物化学赋能人类生命健康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内容,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圆桌对话”上,种康、黄三文、郝小江、宋宝安与武汉大学教授孙蒙祥、北京大学教授钟上威等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和植物科学”和“青年人才培养”两个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科研经历,从多维视角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经验指导。本次论坛还设置了“AI发展”和“青苗学者”专题报告环节,以及“围炉夜话”环节,持续增进科技工作者们的交流与合作。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贵州大学、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云海研究员主持。
本文链接:中国植物学会首届青苗论坛在贵阳召开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1248-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第三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举办
下一篇: 云端“拼积木”,这座大桥实现毫米级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