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智启记忆 医创未来——第三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与会专家围绕“AI时代下的现代医学跨维重构”主题,聚焦AI技术在医学博物馆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医学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医学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医学博物馆的跨维重构与生态革新,旨在于文明传承与科技革命的交汇点锚定中国医学博物馆的新坐标,更好响应时代呼声。
主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馆长赵铱民,海南医科大学校长、海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陈国强,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辛旗,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单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姚望,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超,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朱树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潘怀宗等出席了主论坛。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此次论坛大会主席韩启德发来书面致辞。主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主持。
乔杰向大会致辞,她指出,在科技赋能医学教育创新的背景下,AI与医学博物馆融合成为了发展趋势。AI 技术为破解医学博物馆发展瓶颈提供了关键钥匙,同时也推动着医学博物馆从“文物陈列馆”向“智慧教育场”加速转型。医学博物馆需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权威知识和数据,坚守医学属性;同时实现技术与人文良性互动,注重技术背后的人文价值,传播医者仁心与科学探索精神,让医学博物馆成为展示科技魅力、传递人文精神的家园。
韩启德在致辞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医学博物馆的转型与使命,指出医学博物馆不仅是保存历史的“活态词典”,更应借助AI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革新。医学博物馆建设已超越单纯收藏医学史料的功能,成为塑造医学价值观、培育文化自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工程,需以科技赋能推动医学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走出去”,展现中国医学文化独特魅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陈国强的《刍议医学博物馆内涵的核心维度》主旨报告,提出医学博物馆的六大核心使命,解读了医学博物馆作为生命认知的哲学殿堂,要深入呈现人类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作为医学文明的演进图谱,既要展示技术革新成果,也要留存探索中的失败经验;作为映射社会变革的镜像,要反映公共卫生变迁、社会政策调整等时代印记;作为文化共生的全球图景,要推动文明互鉴与本土智慧的现代转化等。
论坛期间,举办了医博联盟分论坛、医学史分论坛、现代医学与医学现代化分论坛和青年分论坛,围绕“多元主体融合下的AI+医学博物馆的生态构建”、“历史文化研究助力医学博物馆发展”和“多视角下的现代医学与医学现代化”进行了深度研讨,并就“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医学博物馆的未来”、“医路新声——青年视角下的现代医学与医学现代化”、“AI驱动下的医学文创未来展望”等议题开展了圆桌讨论。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
本文链接:第三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举办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124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中国植物学会首届青苗论坛在贵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