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这一光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乙酰胺克级产量规模

2025-05-03 06:49:38 来源: 中国科学报

 QmO速刷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SUSHUAPOS.COM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董帆、李解元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论文。基于大量的实验证据,文中提出稳定中间体和瞬态中间体的定向偶联是实现太阳能驱动乙酰胺高效合成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并对推动绿色化学合成有着重要意义。QmO速刷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SUSHUAPOS.COM

相关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太阳能驱动光催化体系,实现了乙醇与氨气的温和共氧化,成功合成酰胺类产物CH3CONH2。通过精准调控氧气活化和光生电子-空穴对,产率达百摩尔级,选择性达99%以上。该光催化系统连续运行了300小时,在此期间乙酰胺的产量首次达到了克级规模(1.82 g)。QmO速刷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SUSHUAPOS.COM

文章深入研究了全面的反应机理,以揭示实际的偶联过程和关键中间体,研究手段包括同位素标记的原位电子顺磁共振、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和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QmO速刷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SUSHUAPOS.COM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840-0QmO速刷资讯——探索最新科技、每天知道多一点SUSHUAPOS.COM

本文链接:这一光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乙酰胺克级产量规模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064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联盟”倡议书发布

下一篇: 外源磷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机制被揭示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