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是指具备较强资源集聚能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成果孵化转化能力和产业升级联动能力的综合性创新载体。它不仅是集聚创新要素、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聚能环”,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当前,河北正处于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时期。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机遇,持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有助于增强河北省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多层次高能级平台体系
着眼高质量发展,面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战略引领型—产业支撑型—公共服务型”多层次高能级平台体系。
打造战略引领型平台,强化原始创新与前沿布局。紧抓雄安新区建设全球创新高地历史机遇,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标准,在石家庄、唐山、保定建设省级创新实验室,重点引入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国际研发机构及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推动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联合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在空天信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中心,在原始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实现更多突破,打造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力量。
建设产业支撑型平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重点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以链主企业为牵引,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关键配套企业,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示范性场景应用平台,面向产业需求输出先进技术、行业标准、高端人才与系统解决方案,强化创新链对产业链的赋能与支撑。
建强公共服务型平台,赋能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赋能、知识产权运营等的公共服务网络,有效提升科技公共服务支撑能级和水平。加快打造跨学科交叉、跨平台集成、跨领域融合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成果评价、科技金融、政府采购、人才对接、设施开放等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专业化、全周期服务保障。
深化改革创新,打造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平台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更加适应创新规律、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推广“平台+公司+联盟”协同运营模式。鼓励平台探索创新治理结构,充分赋予其在人才引进、经费使用、技术路线决策等方面的自主权。引导平台设立专业化运营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团队,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多种路径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支持平台以快速突破“卡脖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及未来产业瓶颈为目标,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或产业联盟,整合政产学研各方资源,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协同生态,推动多方协同创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组织机制。引导平台主动嵌入京津及河北省重点产业链,与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开展联合攻关、订单式研发和场景化应用。突破传统“申报—评审—立项”线性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企业出题、平台答题、政府助题”的新型攻关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尊重科技创新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创新容错纠错机制,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供宽容的环境。
健全成果共享与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制度,以创新质量、实际贡献和长远绩效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端人才团队引育、产业链带动能力等指标。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广泛推行技术入股、期权激励、成果收益分成等多元化激励方式,形成“创新—收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围绕平台“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重点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联合研发、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推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工具包,全面实行“免申即享”“一网通办”,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集聚高端要素,形成全要素多模态创新“聚能环”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人才、资本、技术、专利、数据等关键创新要素向平台集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创新策源地。
依托平台引才育才聚才。支持雄安新区率先开展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创新政策试点。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吸引海外顶尖科研机构、国际科技组织、知名跨国公司在冀设立研发中心、开放实验室和分支机构。立足发展实际,为平台急需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管理团队,打造“一站式量身定制服务包”,在岗位聘用、科研自主权、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平台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加快打造跨学科、复合型、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在省级层面设立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基金,对纳入国家或省级重大战略布局的平台给予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经费支持,鼓励各地同步设立配套资金。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与企业联合基金项目品类与规模,重点为平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提供资金支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探索差异化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型金融工具,开发“平台贷”“研发贷”“专利贷”“人才贷”等专属信贷产品,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
推动科研设施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推动重大科研设施预研,支持平台建设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和前沿科学装置,积极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探索建设全省统一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云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阎东彬 王蒙蒙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本文链接:热点透视|持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0055-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影像记录|坝上“马背人家”
下一篇: 思想观澜|夯实城市发展的绿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