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科技成果转化是衔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关键所在。推动河北省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竞争力,要进一步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
构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承载地
承接平台是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各类承接平台建设,完善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建强成果孵化转化平台。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为载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战场。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提升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能级,强化雄安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功能。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与河北共建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入驻熟化孵化,打通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支持河北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河北产业体系深度嵌入京津创新体系。发挥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支持大型头部企业主导、中小企业联合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企业落地”全链条转化体系,联合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协同推动成果转化。探索与北京共建双向飞地合作模式,鼓励河北省园区、企业在京津设立成果转化机构,利用京津人才优势更好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加强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与京津交易中心紧密合作,共建京津冀技术交易大市场,打造集信息发布、技术评估、产权交易、融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吸引京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定期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开展京津科技成果路演和高校、科研院所河北行等对接服务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流通转化。
开展数智赋能精准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匹配度
利用数智技术联通科研资源与技术需求,推动京津科技成果供给与河北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建立数字化供需平台。依托河北省算力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全面梳理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创新需求,形成技术需求清单,建立技术需求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挖掘,持续跟踪产业发展动态,精准定位各行业、企业的核心技术需求,为精准对接京津科技成果提供依据。
开展智能化供需匹配服务。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对接高校实验室与中试基地、技术联盟等,强化大数据、AI技术在科技成果供需匹配中的应用。与京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对接合作,构建京津冀成果转化数字化智能匹配模型,围绕科技成果成熟度、经济性、市场空间等方面开展匹配度评估,为契合度较高的供需方提供重点对接服务,智能推荐科研团队和转化落地方案,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和成果转化效率。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激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力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完善京津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形成各路英才近悦远来、奋楫争先的生动局面。
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京津冀协同推进机制。推动京津冀政策互通、资源互通、体系互通,优化以需求为牵引的一流学科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加快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开展科教融汇试点示范,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科教融汇新样本。
完善京津冀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在河北设立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建立技术转移全流程管理标准、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市场化服务能力。支持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开展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完善技术经理人职业资格京津冀区域互认机制,畅通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通道。提升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功能,成立技术经理人网络和京津冀区域联盟,协调产学研合作事务。
构建京津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强化京津冀人才激励机制协同,落实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推广实施“科技副总”“产业教授”互聘机制,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明确成果转化相关分配方案、奖惩激励制度和管理流程,提高科研团队的现金或股权奖励比例,引导更多京津科研人员到河北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完善成果转化配套政策,构建活力多元的创新生态
加强京津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协同,补齐资金筹措、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机制,联合京津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成果转化投入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加大政府对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
强化京津冀科技金融服务协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创新融资模式,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形成线上融资长效机制,为企业承接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鼓励有意愿的投资机构和龙头企业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分散机制,设立成果转化保险、风险补偿基金。
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建立健全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联合建立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开展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合力打造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作者:刘 静,系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正高级经济师)
本文链接:热点透视|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765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太行风|军歌嘹亮
下一篇: 思想观澜|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