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明理苑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淳’电赋能·‘碳’索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京市高淳区,深入小甫头光储充放检综合示范站、江苏华玻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及高淳陶瓷,解码电力技术如何为产业升级与乡村发展注入动能。
在小甫头光储充放检综合示范站,团队见识了电力科技的创新魅力。示范站配备有24个充电车位,新增6台80千瓦直流充电终端、2台V2G充放一体终端及2台240千瓦液冷超充终端,让“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成为现实。更核心的是其“光伏+储能+V2G+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模式:由159块光伏板组成的光伏雨棚日间发电优先供给充电,余电存入储能系统;电网高峰时储能放电,V2G技术还能让电动车反向输电,既缓解电网压力,又为车主带来补贴,实现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双赢,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据测算,该站年发电量8.91万千瓦时,减碳约77.18吨,可调负荷达378千瓦,实现了“车网互动、节能环保”的双重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绿色电力动能。
走进江苏华玻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团队成员们来到一线自动化生产车间外,实地探寻企业创新实践与电力赋能的关联。从“光伏引领、绿色未来”战略布局,到串联研发、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系统,大家直观感受到,华玻在商显、平板笔电、车载显示、医疗工控四大领域深耕的精密工艺,背后离不开稳定电力支撑。生产基地高度自动化的持续运转电力如同无形纽带,串起创新链与产业链。队员们边听讲解边记录,在交流中明晰,可靠电力如何助力企业以技术突围,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智造”根基,让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实践中落地生根,也让团队对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解,多了产业创新维度的深刻认知。
在高淳陶瓷,团队实地见证了“电力+文化”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蜕变。踏入智能化车间,队员们围在自动化电窑旁,仔细观察、交流探讨。这家1958年起步的企业,曾困于土窑“烟尘弥漫、经验控温”的旧模式,而如今,在国网高淳区供电公司助力下,13条生产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新增1250千伏安变压器保障供电,自动化电窑精准控温,让釉层均匀如镜 。
队员们了解到厂区1339.52千瓦光伏项目年发电165万千瓦时、节省电费超百万元,在提高产能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成本,助力推动乡村发展。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电力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注入的澎湃动能,也让“电力赋能”从文字概念,成为团队实践中可触可感的产业变革印记 。
从能源示范站的智能调度到传统陶瓷的绿色转型,团队深刻感受到电力作为“隐形引擎”的力量——它不仅推动产业降本增效,更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为乡村振兴搭建起绿色、高效的发展框架。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明白,电力赋能的不仅是生产线与充电桩,更是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合肥工业大学 段云荻 黄新凯)(咸宁新闻网)
本文链接:合工大“淳电赋能”团队探寻高淳电力密码: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605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德阳市领导调研中江工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