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查成绩”“提前升学”“领教育补贴”……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考生和家长,利用他们等待成绩的焦急心理编织骗局。一旦上当受骗,不仅耽误孩子上大学,还可能葬送孩子的前程。
6月14日,南宁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就高考后较为常见的诈骗行为发布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
虚假分数核查
诈骗手段:高考结束后,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声称有提前查询分数的渠道,向考生发送虚假链接,要求其填写身份证、准考证等信息,并诱骗考生缴纳查询费用。
●警方提醒:查询高考成绩,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网站和查询方式。高考结束后,各地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公布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和官方查询渠道,请关注相关权威发布信息,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要输入个人信息。
举报诈骗
骗子伎俩:不法分子冒充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通过中介、网站、APP等方式指导考生填报资料,以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可通过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志愿报名咨询服务寻求帮助,或向高校咨询录取信息,并根据考生个人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报名表。
提前录取
骗子伎俩:犯罪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公室,声称学校正在提前招生,学生若想被录取,必须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被拒绝入学、不被录取的风险。
●警方提醒:提前录取工作是由专门的电脑系统根据志愿和备案规则进行,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登陆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勿轻信“特殊途径录取”的骗局。
教育津贴
骗子伎俩: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考生信息后,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可获得“奖学金”或“高考补贴”等理由,向考生和家长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奖学金发放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如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或短信,或收到声称发放“国家奖学金”“义务教育费用退还”“学生资助资金”等邮件,请务必向当地教育部门或招生院校核实。
伪造通知
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工作人员,通过快递、网络等方式向考生发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将相关费用汇入指定银行账户。
●警方提醒:考生可通过各招生院校官网查询自己的录取情况。
记者魏巍通讯员石政
本文由用户或第三方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信息阅读。
本文链接:教育部提醒警惕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高考结束后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571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