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快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社会
旅游
娱乐
时尚
健康
生活
科学
教育
设置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主题色
黑色
快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社会
旅游
娱乐
时尚
健康
生活
科学
教育
搜索
热搜:
3部粤产片
聊天机器人
上汽集团召
smart或将
海南发布台
超长黄金周
《欢乐家长
深蓝色牛仔
科学
突破!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联合国外的多个研究团队,在镍基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科研人
查看:136
2024-10-05
我国基础研究成果持续涌现
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所有重大的科技变革都来源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我国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
查看:154
2024-10-05
复旦管院公布推免招生不诚信名单,北大等校多人上榜
9月2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官网刊发了一则《2024年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推免招生不诚信名单通告》(简称《通告》)。 《
查看:123
2024-10-05
陈时见加盟浙江大学任求是特聘教授,曾任西南大学副校长
近日,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更新信息显示,此前担任西南大学副校长的陈时见现已加盟浙江大学,获任求是特聘教授。
公
查看:164
2024-10-05
青岛市发布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会议评审通知
关于2024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会议评审的通知 各有关提名单位(专家): 为做好2024年度市科学技术奖会议评审工作,现
查看:138
2024-10-05
国际首次!我国科研团队完成超导太赫兹通信实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的联合实验团队在青藏高原成功实现了基于超导接收的高清视频信号公里级太赫兹无线
查看:123
2024-10-05
同根同源、同文同宗 山东大学受赠中国海洋大学
9月29日,山东大学在青岛办学期间家具捐赠仪式在中心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党
查看:158
2024-10-05
以身许国、埋名半生 透过邓稼先的书信解读“人生的意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从前,车马慢,书信远,写信、寄信、等信、读信,人们用十天半个月来完成一个回合的思念
查看:159
2024-10-05
研究曾超越谷歌团队!26岁“轮椅博士生”:我只想努力做好自己
今年26岁的邵镇炜,体重仅有25公斤。他从小患有“进行性脊肌萎缩”,双手几乎只有大拇指和食指能动,终身与轮椅为伴。 邵
查看:122
2024-10-05
从落后追赶到弯道超车 这个南开团队“瞄准”量子点
南开大学化学南楼4楼,是化学学院教授庞代文办公及做实验的地方。在楼道边的一个展柜里,除了自己和团队获得的诸多荣誉外,还
查看:134
2024-10-05
钱三强:怀科学报国志 干惊天动地事
见信如晤,展信舒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报道《见信如晤》,今天要来打开的这封书信,来自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
查看:127
2024-10-05
梁思礼 :为祖国撒下那生机勃勃的“种子”……
梁思礼资料图片 【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⑩】 “吃一堑长一智”。 1998年,再次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次失败,一位年逾古稀
查看:112
2024-10-05
敢“啃”硬骨头 他带领团队合成了牛胰岛素
一代代中国科学家,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为世界生物学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一台老柜
查看:118
2024-10-05
护卫我心中的国 致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2024年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25周年。1964年,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破滚滚浓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查看:150
2024-10-05
历时8年,他们联手揭穿流行病毒狡猾伎俩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思辉 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的常见武器。今天,科学家在研究一些病毒性传染病时,发现它们的致病机理
查看:119
2024-10-05
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充电跑1000km正在实现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其充电能力、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都关系到车辆的续航能力和安全保障。未来充一次电就
查看:138
2024-10-05
揭示太阳新发现!北大田晖团队再发Science
日冕作为太阳最外层大气,其磁场是日冕加热和空间天气灾害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由于日冕磁场较微弱,各国科学家对于如何开
查看:129
2024-10-05
香港大学宣布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
香港大学(港大)宣布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简称CDS),致力巩固和推动计算与数据科学
查看:124
2024-10-05
从18分到数学巨匠 他的人生随处都是起跑线
对于一些人来说,数学课可能是学习生涯中最痛苦的回忆之一。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这样说:“数
查看:132
2024-10-05
受《东方快车谋杀案》启发,他一作兼通讯发论文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徐可莹 李思辉 39岁的孙亚东不久前收获了人生第4篇Science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标注,让他
查看:144
2024-10-05
陈子元院士,100岁生日快乐!
他让核技术“接地气” 他让农业更安全地发展 他培养的大批学生 “如淬过火的钢材,功底扎实” 在他的身上是长者风范 更有
查看:150
2024-10-05
叶铭汉院士:为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开辟新天地
10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叶铭汉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回首这位百岁老人的一生
查看:147
2024-10-05
我国建筑光学研究泰斗级人物沈天行逝世,享年91岁
? 9月28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沈天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9月27日去
查看:122
2024-10-05
复旦团队脑脊接口研究获突破:瘫痪者有望重新行走
只需在脑部和脊髓植入电极芯片,在大脑与脊髓间搭建一条“神经旁路”,瘫痪患者就有可能重新自主控制肌肉,恢复下肢站立及
查看:118
2024-10-05
我国科研团队在早期地球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岩石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表面的海陆二分。海陆格局控制着地表的物质循环,是形成动态、多样的地表
查看:110
2024-10-05
25876
首页
上一页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下一页
尾页
日榜
周榜
月榜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2025年学术年会在沪举行
三大国际组织致信祝贺第十三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即将召开
研究揭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机制
科学家发现细胞在动态基质中的新型高速迁移模式
极重度脊柱患者治疗须系统个性化
“房颤百问百答答案书”项目启动
研究显示Pimicotinib治疗腱鞘巨细胞瘤有效
北京大学第22届国际文化节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数智技术驱动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第二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上海开幕
专家学者共绘光谱技术民生应用新蓝图
院士专家赴广西环江县调研 为产业发展献智助力
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京举行
第23届北京两界联席会议论坛在京举办
第八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开幕
中国科技馆推出首部球幕互动漫游《寻找外星人》
心律失常领域医学人文纪录片《创新在一起》发布
2025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京举行
浙江农林大学:茶非遗传承人有了“传承人”
瑞金医院迎118年院庆,发布多项科创成果
三头新生太平洋短吻海豚亮相横琴长隆海洋王国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产业园成立
“创客北京2025”创新创业大赛总结会举办,项目参与数量创新高
提高安全性 锂电池行业发布《自律实践指南》
“同济”号、蛇形机器人……同济19项成果亮相工博会
这种常见食材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还能防癌
北交大交通运输科学馆焕新开馆
研究揭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表型新机制
工博会开幕,东华大学成果获CIIF大奖
浙农林大周国模教授:从竹林碳汇开拓者到科学传播领路人
我国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亮相
中广核十六载深耕新疆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去镉留香!重离子技术定向改良卓两优 1126 获突破
实施中国博士后制度40周年纪念活动在沪举行
林戈等生殖遗传领域专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117岁的她告诉我们什么是长寿
科学最热文章
这种常见食材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还能防癌
不累还能“暴击”脂肪,这种运动不知道就亏大了
研究人员开发自感知ECC 突破结构监测难题
这家医院全球首创新技术:突破6厘米“生死线”
黄瓜株型调控研究获新进展
南瓜可溶性糖含量近红外定量分析研究获重要进展
第五届电气工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国内AI赋能新药有望填补治疗PBA空白
2025CIMR国际医学峰会在京举办
我国科学家利用多组学解析小麦穗器官发育调控网络
研究发现菌根网络和共生固氮协同促进植物间的氮素传输
全球草原物种叶片性状协同变化及气候驱动机制获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