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在CT上主要表现为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及中央低密度灶,需与慢性骨髓炎、骨母细胞瘤、应力性骨折等疾病鉴别。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典型症状为夜间加重的局限性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
1、瘤巢特征
CT显示瘤巢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直径通常不超过15毫米,边界清晰,内部可见钙化或骨化灶。瘤巢周围环绕反应性骨质硬化带,硬化程度与病程长短相关。增强扫描时瘤巢可呈明显强化,这与瘤巢内富含血管组织有关。骨样骨瘤好发于长骨骨干皮质,股骨和胫骨占多数病例。
2、骨质硬化
反应性骨质硬化表现为瘤巢周围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呈梭形或层状分布。硬化范围可超过瘤巢本身数倍,严重者可导致骨皮质增厚变形。这种硬化反应是宿主骨对肿瘤的修复性改变,并非肿瘤本身成分。需注意与慢性骨髓炎相鉴别,后者硬化区常不规则且伴死骨形成。
3、骨膜反应
约半数病例可见平行型或洋葱皮样骨膜反应,多见于髓腔内生长的骨样骨瘤。骨膜新生骨与皮质融合后可形成双层皮质征象。这种改变需与骨肉瘤的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区分,后者常伴有软组织肿块及溶骨性破坏。骨样骨瘤的骨膜反应通常规则连续,无侵袭性表现。
4、关节受累
关节内型骨样骨瘤可导致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CT可见关节间隙增宽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发生在脊柱的病变可能引起脊柱侧凸,多表现为凹向病灶侧的弯曲。这类特殊部位的骨样骨瘤需与骨母细胞瘤鉴别,后者瘤体通常较大且膨胀性生长更明显。
5、鉴别要点
慢性骨髓炎多有感染史,可见死骨及窦道形成;骨母细胞瘤瘤体常超过20毫米,膨胀性生长显著;应力性骨折有明确外伤史,低密度线垂直于骨皮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确诊骨样骨瘤,典型病例无须与其他肿瘤混淆。MRI检查有助于评估骨髓水肿范围,但对瘤巢显示不如CT清晰。
确诊骨样骨瘤后可采用射频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复发概率较低。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理性骨折,定期复查监测病灶变化。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新发神经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恶性变可能。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骨骼健康。康复期间可进行非负重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本文链接:骨样骨瘤CT表现及鉴别http://www.sushuapos.com/show-9-6238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解剖
下一篇: 腿膝盖筋扭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