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闭锁根据胆管闭锁部位可分为肝外型、肝内型和混合型三种主要类型。该疾病是婴儿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常见原因,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分型。
1、肝外型
肝外型胆道闭锁表现为肝外胆管系统完全或部分闭锁,约占病例的85%。典型特征包括胆囊发育不良、肝门部纤维块形成。患儿出生后2-8周出现进行性黄疸、陶土色粪便和浓茶色尿液。超声检查可见胆囊缺失或发育异常,MRCP能显示肝外胆管中断。该型需在生后60天内行Kasai手术建立胆汁引流,术后可能需配合熊去氧胆酸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2、肝内型
肝内型胆道闭锁涉及肝内小胆管发育异常,发生率约10%。病理可见肝内胆管数量减少或结构畸形,常伴有多脾综合征等先天畸形。临床表现以持续性黄疸伴肝脾肿大为特征,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显著。肝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显示胆管板畸形或胆管缺失。该型对Kasai手术反应较差,多数患儿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可短期使用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改善胆汁淤积症状。
3、混合型
混合型兼具肝内外胆管病变,约占5-8%病例。病理特征为肝门部纤维化合并肝内胆管发育不良,临床表现较单纯型更严重。实验室检查显示直接胆红素与转氨酶同步升高,超声可见肝内外胆管均显影不良。该型预后最差,Kasai术后胆汁引流成功率不足30%,多数需在1岁前进行活体肝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均需终身随访监测肝功能,饮食应选择中链甘油三酯配方奶粉减轻脂肪吸收障碍,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生长发育曲线,注意观察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化等体征,术后遵医嘱进行超声检查和血生化复查。对于接受肝移植的患儿,需严格预防感染并保持规律复诊评估移植肝功能。
本文链接:先天性胆道闭锁如何分型http://www.sushuapos.com/show-9-5715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肥胖性脂肪肝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