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子一般是指新生儿牙龈上出现的黄白色小颗粒,医学上称为上皮珠或牙板囊肿,通常由胎儿期牙板残留上皮细胞堆积形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1、牙板发育残留
胎儿发育过程中,牙板会逐渐退化形成牙胚。少数情况下牙板角化上皮细胞未被完全吸收,堆积在牙龈黏膜下形成马牙子。表现为1-3毫米的黄白色硬结,多出现在上颚中线或牙龈边缘,无红肿疼痛。无须特殊处理,2-3周内可自行脱落。
2、母亲激素影响
妊娠期母体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胎儿牙板细胞异常增殖。这类马牙子常为多发,直径较小,表面光滑。哺乳时需注意避免摩擦导致黏膜破损,若发现婴儿拒食或哭闹,家长需检查口腔并及时清洁。
3、局部刺激反应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奶渍残留或粗糙擦拭可能引发局部角化增生。表现为白色斑块状突起,可能伴有轻微充血。家长需用棉签蘸温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使用针挑或布类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4、遗传因素
部分家族中存在牙板退化延迟的遗传倾向,子代出现马牙子的概率较高。此类情况多伴随牙釉质发育不全,建议家长记录出现时间和形态特征,为后续乳牙萌出监测提供参考。
5、感染性囊肿
极少数情况下,马牙子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发展为牙源性囊肿。表现为体积迅速增大、基底发红或渗液,可能伴有低热。需就医排除新生儿鹅口疮等疾病,医生可能开具制霉菌素混悬液、碘甘油或康复新液等药物局部处理。
家长发现马牙子时无须过度紧张,保持口腔清洁即可。每日哺乳后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轻拭牙龈,避免强行刮除。若马牙子持续超过1个月未脱落,或伴随牙龈肿胀、发热等症状,需到儿科或儿童口腔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保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钙质,有助于新生儿牙胚健康发育。
本文链接:马牙子是怎么得的http://www.sushuapos.com/show-9-5511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怀孕期间白带有血丝的原因
下一篇: 小孩长马牙子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