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和预后五个方面进行区分。
1、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炎性疾病,主要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毛细血管炎症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止血障碍,常见病因包括免疫性破坏、骨髓生成减少等。
2、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特征为对称性下肢紫红色丘疹,常伴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皮肤黏膜广泛瘀点瘀斑,严重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自发性出血倾向。
3、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部分病例可见血尿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显著降低,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数量或成熟度异常。
4、治疗方式:
过敏性紫癜以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控制免疫反应为主,严重病例需用免疫抑制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观察,中重度需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难治型考虑脾切除或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5、预后差异:
过敏性紫癜多数4-6周自愈,肾脏受累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80%可痊愈,慢性型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监测血小板水平。
日常护理中,过敏性紫癜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发作期选择低敏饮食如粳米粥、蒸南瓜,减少动物蛋白摄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防止外伤,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运动。两者均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血常规,观察皮肤变化,出现新发瘀斑、血尿或黑便时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免疫调节,但需根据病情调整活动强度。
本文链接: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区别http://www.sushuapos.com/show-9-5192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尿酸高偶尔吃一次烤肉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