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甘肃成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三大区块”能级提升,持续优化“三大环境”,加力推动“三大振兴”,落实落细“三大任务”,迈出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成县实践的崭新篇章。
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勇闯产业振兴新赛道。龙凤山林场创新打造“国有林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三位一体发展机制,开辟了一条生态富民的特色发展路径。近三年来,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2.5亿元大关,较2021年净增3.6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0%。沃野田畴筑根基,202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99万亩,打造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基地8000亩,粮食总产10.75万吨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农业机械化以62.6%的装备水平领跑全市,“成县核桃”金字招牌闪耀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榜单,核桃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17.38%。畜牧产业提档升级,“十镇百村千户万头”生态养牛工程纵深推进,全年猪出栏92093头,同比增长0.6%;牛出栏2752头,同比增长36.44%;羊出栏5997只,同比增长17.89%;家禽出栏80.12万只,同比增长了1.08%;肉类总产量为8803.59吨,同比增长6.1%,奏响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
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持续优化,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县域重点企业与兰州交通大学以及陇南师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形成稳定合作机制。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稳健增长,年均经费规模提升至4500万元,累计增幅达740%。科技产出取得新突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72亿元,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7亿元,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项,市级科技成果6项,新增专利授权95件,PCT国际专利3件,实现了成县PCT国际专利“零”突破。“研发-转化-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格局初步形成,有效激活了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链的创新活力。
项目投资筑基新产能。近年来,成县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引擎”,精准发力工业转型升级,成功实施甘肃厂坝公司智慧化矿山建设、厂坝铅锌矿300万吨采矿扩能、成县祁连山公司一级能耗技术改造、甘肃红川酒业年产1.2万吨纯粮原浆白酒、甘肃瑞能矿业年处理150万吨铅锌矿选矿厂改扩建、成县年产7万吨门窗玻璃深加工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近三年年均年均增速46.3%。
协调共进,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成县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2021至2024年间完成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质变跨越,数值曲线由12.1:47.3:40.6蝶变为13.4:31.0:55.6。其中,基础性产业稳中有进,第一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传统工业实施战略性收缩,第二产业占比调减16.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呈现强势上扬态势,第三产业占比劲增15个百分点,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跨越式跃升催生出服务经济主导的新格局。如今,产业链条环环相扣,产业要素深度耦合,三产鼎立、融合共生的新图景正释放出澎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
城乡发展不断协调推进。在城市能级跃升方面,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城市框架有序延展,2024年城镇化率攀升至55.81%,比2021年提升4.74个百分点,以14.09个百分点的优势领跑全市。如今,六纵六横城市动脉全面贯通,辅以智慧交通微循环系统,构建起立体化通行网络。全域推进的城市治理智能化升级工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精准治理,让智慧便民服务触手可及,品质生活体验全面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连续三年收窄,从2021年的2.52:1调整到2.34:1。乡村振兴示范村如明珠镶嵌,白墙黛瓦与苍翠林荫交相辉映,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硕果摇枝,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共富通道已然打开,一幅工笔重彩的城乡共荣新图景正在陇南大地徐徐铺展。
绿色发展,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成县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2024年,实施堤防工程17.2公里、人工造林8700亩、封山育林1.27万亩、退化林修复4500亩,完成绿色长廊建设37.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9%。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8.2%,近三年空气优良天数351天比全国、全省分别多43天、28天。出境断面水质、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成县的常态,“天然氧吧”生态地位愈加稳固。完成河道清淤、清运淤泥,增加水域面积,投资完善城乡排水防洪体系,实施水利建设项目,开展河湖库“清四乱”行动,让河流恢复生机。实施堤防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建设绿色长廊,成功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绿色矿山,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产业转型不断升级。厂坝矿依托智能化矿山系统构建全流程无人作业体系,成州锌冶炼厂通过剥锌熔铸车间自动化改造实现“黑灯工厂”突破,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更是以国家级“双绿认证”金名片,摘得全省建材行业首张工信部两化融合3A级认证桂冠。科技创新企业矩阵加速成型,利和萃取荣膺全省“三高企业”称号,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科创型企业和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构建起梯次发展格局。通过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与绿色工艺深度融合,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率实现质的飞跃,单位GDP能耗三年间由0.7967吨标准煤/万元锐减至0.7045吨标准煤/万元,年均降幅达9.4%,累计节能0.0922吨标准煤/万元的亮眼数据,彰显出传统工业向绿色智造转型的强劲动能。
开放合作,拓展县域发展新空间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24年成县以30个签约项目、52亿元引资总额强势破局,40亿元新签约资金全面到位,为发展注入动能。较2021年,签约项目数量飙升600%、引资总额激增438.8%,累计到位资金更以306.5%的增幅刷新纪录。129个省市列重大工程构筑起231.5亿投资矩阵,211个2025年储备项目擘画276.42亿发展蓝图。从新材料到现代农业,从文旅康养到数字基建,标杆性项目不仅带来超百亿资本活水,更注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的创新基因。国际领先的生产线、数字化管理范式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链生态,擘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外贸经济破浪前行。2023年在外贸战线千帆竞发之势中实现从无到有、从零到亿的历史性跨越,年度出口总值实现近3000万元。
共享发展,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三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7.1%的年均增幅持续上扬,不仅在国家级赛道上超前全国水平1.41个百分点,更在省级坐标系中形成0.61个百分点的领跑身位。消费升级的乐章中,人均支出7.8%的年均增速如同跃动的音符,既在全国五线谱上奏响2.35个百分点的高音部,又在全省交响中演绎3.45个百分点的华彩段落。百姓的荷包愈发厚实,生活格调若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镌刻在万家灯火中的会心笑靥,恰是丈量民生成色最鲜活的刻度。
公共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教育系统秉持公平与质量并举理念,着力构建“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86%,分别超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96和1.16个百分点,教育现代化进程持续加速。通过统筹推进城关中学改扩建等30个教育基建项目,完成一中与成州中学校址置换、二中高中部整体迁建等重大布局调整,新增优质城镇学位1300个。在质量提升方面,中考六合率稳居全市榜首,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历史性突破千人大关,黄渚幼儿园荣膺省级示范园称号,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及党校新校区相继竣工投用,形成了学前教育创示范、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求突破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推进,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城区绿地425.9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3.75公顷,人均13.03平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县医疗应急救治中心全面建成,儿童医学救治中心投入使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中医院、妇保院“三乙”创建有效推进,2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成投用,“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标准卫生院达标5家。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也不断完善,让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展望未来,甘肃成县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五个新成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迈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侯彦明)
本文链接:底色更靓 成色更足 ——甘肃成县高质发展成效显著http://www.sushuapos.com/show-5-6111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陕西府谷:织密“交通网” 畅通“民生脉”
下一篇: “后进村”蝶变为“后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