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将在2025年11月22日举办的“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上正式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持续聚焦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无论是信贷资源供给规模,还是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整体来看增长明显,金融活水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2025年9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普惠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则透露,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在信贷支持保量的同时,贷款利率也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6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8%,比上年同期下降66个基点。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也在提高。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比上季度末高0.7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正推动普惠金融从“重抵押”的传统模式向“重信用”的新型服务模式转型。
数字赋能是普惠金融近年来实现长足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打通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路径,推动普惠贷款审批效率显著提升,整体融资成本也实现稳步下降。
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的同时,大中小银行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截至二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占比已达45.11%,几乎占据全市场的半壁江山,且自去年一季度以来持续稳步提升。相比之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同期占比为25.86%,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从去年一季度的27.38%逐步下滑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6%以下。
大行普惠金融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另一大时代背景是,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行业平均增速近五年来在逐步放缓。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末增速依次为30.9%、24.9%、23.6%和23.3%和14.7%,2025年二季度末又较2025年末的14.7%进一步放缓至12.3%。
而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分化态势也颇为明显。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北京银行以18.50%、17.30%和17.27%的余额增速位列三甲;24家余额增速在个位数,其中半数以上为城农商行;还有三家余额增速出现了负增长,分别是上海银行(-3.97%)、郑州银行(-2.06%)和浙商银行(-0.02%)。
数字赋能普惠,银行各显身手
分类型来看,国有大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靠前,其中农业银行以18.50%的余额增速领衔同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余额增速分别为17.30%、16.39%和11.45%,建设银行的余额增速稍缓,为9.80%,邮储银行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农业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该行积极创新完善产品服务体系,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办贷。同时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建设,完善“普惠e站”等线上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支行、网点和客户经理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此外,健全长效服务机制、落实尽职免责政策并强化风险合规管理。进一步完善符合普惠信贷业务特点的全方位、全流程风控体系,加强关键环节信用风险把控。
股份行中,浦发银行以6.52%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居首,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余额增速也在5%以上,分别是5.22%和5.13%。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余额增速稍缓,依次是4.21%、3.95%和2.89%。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则与上年末变化不大,增速依次为0.77%、0.61%和-0.02%。
浦发银行在半年报中也详细介绍了该行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的特色做法。浦发银行表示,公司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求,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数智化转型,积极探索大数据深度运用,通过“科技赋能和流程变革”双核驱动,打造具有产品数字化、风控智能化、支撑集约化、服务立体化 “四化”特点的普惠金融经营新模式,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的飞跃。
上半年,浦发银行还完善了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公司各分行均已完成小微及个贷中心挂牌,强化集中运营能力,推动普惠业务集约增效;近百家普惠金融特色支行及旗舰支行挂牌,提升精细化、差异化服务水平;协同“浦惠来了”APP 线上化平台及手机银行,逐步建立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紧密衔接的服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便捷性。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兰州银行和江苏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超过了两位数,依次是17.27%、16.16%、12.51%、12.19%和12.02%,青岛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贵阳银行、长沙银行、宁波银行和苏州银行的余额增速在个位数,上海银行和郑州银行的余额增速为负,分别下降了3.97%和2.06%。
今年9月,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在“202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北京银行深刻认识到普惠金融的战略价值,将普惠金融作为重点业务、特色服务,强化三个驱动,来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
一是技术驱动,探索普惠金融的新范式。北京银行依托数字技术,创新工具、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二是特色驱动,激发普惠客群新潜能。坚定科技金融“第一战略”,打造专精特新“一号工程”。积极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实现“数字风控+场景融合”双轮驱动。三是生态驱动创造金融健康的新价值。北京银行将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成立一个金融健康实验室,就是要推动金融健康为普惠金融做好服务。
农商行中,仅有江阴银行一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超过了两位数,为11.63%,然后依次是张家港行9.15%,渝农商行5.66%、沪农商行5.47%、瑞丰银行5.37%、紫金银行4.72%、常熟银行3.25%、青农商行2.70%,苏农商行和无锡银行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江阴银行表示,上半年,公司深化企业走访,推动普惠贷款增长。依托完善的服务网络,开展专项行动,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需求,精准施策,推动普惠型贷款增长。这一举措让政策红利能够快速且精准地与金融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切实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上市银行的整体表现来看,数字化仍然是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效能的重要抓手。考虑到不同银行的资源禀赋不同,未来各类银行需各展所长,构建既错位竞争又相互补充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生态。例如,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可发挥规模和技术优势,将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模块化、标准化,通过API接口向中小银行开放,帮助其以更低成本开展数字业务。城农商行应利用地缘、业缘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满足普惠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构建差异化的良性供给格局
从已披露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16家上市银行来看,贷款利率较去年年末全部收窄,利率最高的为贵阳银行,为4.20%,利率最低的为中国银行,利率为2.94%,降幅最大的是紫金银行,为81BP,降幅最小的为沪农商行,为21BP。12家上市银行的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3%-4%之间,4%以上的有两家,分别是贵阳银行和华夏银行,3%以下的有两家,分别为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从业内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类型银行在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上的差距也正在减小。“以前大行的贷款利率能比我们低200个基点或者更多,但现在由于金融供给充分,大中小行贷款之间的利差在减少,大行与不少中小行的利差缩窄到100个基点,甚至有国有大行与全国性股份行的利率拉平。”多位中小行人士表示。
对于小微贷款价格,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合理确定信贷价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风险状况等,科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增强业务发展可持续性。
《通知》还进一步强调规范业务经营行为,避免无序竞争。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经营定位,探索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避免无序竞争,形成差异化的良性供给格局。加强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关注重点业务风险状况,做实贷款风险分类,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倾斜核销资源。
从资产质量看,仅5家上市银行披露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沪农商行1.92%、浙商银行1.56%、民生银行1.52%、光大银行1.28%和青岛银行0.97%。对比去年年末来看,沪农商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持平、浙商银行上升了24BP、光大银行上升了20BP、青岛银行上升14BP,民生银行2024年末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在半年报及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多家银行也对夯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表示高度关注。沪农商行表示,普惠客群经营能力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偏弱,当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仍面临诸多挑战。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92%,较上年末持平。
沪农商行还称,下一步将强化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具体举措包括:提高普惠贷款线上化风控能力,运用大数据、大模型风控手段,构建精准画像、动态优化机制,严把信贷准入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智慧风控系统、流水尽调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全方位赋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数字化风控管理。
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介绍,截至6月末,农行个人贷款和普惠贷款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上升,变化趋势与全行业基本一致,走势符合预期,整体风险可控。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信用卡不良率均处于可比同业最优水平。
对此,农业银行副行长王大军进一步指出,农行普惠贷款资产质量总体可控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该行着力提升“用数”能力,敏捷迭代风控模型,织密“多维过滤网”,从源头上把好准入关。全面推进普惠零售贷款“现场+远程”集中作业改革,创新风控模式,提升风控质效。提高欺诈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严防非法中介参与办贷,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信贷领域的“黑灰产”。
本文链接:从增量扩面到提质控险 银行业普惠金融迈向差异化精准服务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859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