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成员:
研究员:黄桂煊 薛茹云 陈子卉
数据分析师:张稆方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南财理财通
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特开设银行理财月报独家专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本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发布7月份银行理财行业运作报告,对理财产品破净情况、新发情况、到期情况和存续情况进行分析。
摘要:
破净情况:7月理财产品破净率破净比例为1.23%,环比6月上升0.69个百分点。其中固收类理财产品破净率上升至0.97%;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率4.69%,环比下降0.89个百分点;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从6月末的15.65%升至17.81%。
新发情况:2025年7月,理财公司加快产品新发,产品发行量环比涨超25%。此外,理财公司加大了产品在渠道端的营销力度,产品募集规模较为可观,募集规模均值达到3.12亿元,环比6月的2.55亿元涨超20%。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159号”刷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记录,募集规模达到123.86亿元。在存款搬家的助力下,理财规模获得一定增长。
到期情况:2025年7月理财公司合计有956只(按登记编码核算)封闭式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环比下降12.21%。达标率方面,到期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84.76%。固收类产品业绩基准中枢达标率为55.15%,较6月上涨了6.9个百分点,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86.57%。混合类产品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30.77%。
存续情况:权益类理财为今年前7个月表现最好的产品类别,前7个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35%。混合类理财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净值涨幅为2.29%,而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仅1.45%。不过,从稳健性来看,固收产品依旧有优势,前7个月平均最大回撤仅0.2%,而权益类理财的平均最大回撤达到9.41%。
破净情况: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32家理财公司共有28198只公募理财产品,其中347只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破净比例为1.23%,环比上升0.69个百分点。
7月固收类、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均出现上升,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则有所下降。其中固收类理财产品破净率上升至0.97%;混合类理财产品破净率4.69%,环比下降0.89个百分点;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从6月末的15.65%升至17.81%。
从不同投资周期来看,公募固收类产品中,1—2年期限及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相对居高,分别为1.93%、1.70%,1月以内期限产品破净率低至0.03%。混合类产品中,1月以内期限产品破净率达8.26%;其次是1—2年期限产品同样破净率处于高位,达7.84%;期限在3年以上的24只产品无破净。权益类产品中,2—3年期限产品有半数都处于破净状态,1月以内期限、6—12个月期限产品破净率均超30%。
7月份大部分理财公司公募固收类产品破净率环比上升,破净率为0的理财公司仅有4家,环比6月少了5家。7家理财公司破净率超2%,其中渤银理财破净率超过5%。
产品数量: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5年7月,理财公司加快布局新发产品,32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了2272只理财产品(同一产品登记编码下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环比6月份的1795只涨超25%,为26.57%。发行数量位居前三的理财公司分别为华夏理财、信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发行数量分别为188只、160只和158只。
产品结构:从募集方式看,公募型产品发行数量为2129只,占比略超九成,为93.7%,私募型产品发行数量为143只。从运作模式看,封闭净值型产品占比56.4%,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43.6%。
从投资性质上看,理财公司2025年7月新发产品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产品数量占比超过95%,达到97%,与6月份基本持平。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达到50只,权益类新发产品有3只,为华夏理财两只天工指数系列产品的新增份额、招银理财“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的新增份额。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有14只,均来自招银理财。
从风险等级上看,二级(中低风险)新发产品为理财公司发行主力,占比77%,一级(低风险)新发产品占比17.5%,三级及以上风险等级产品占比较低,为5.5%。
产品期限:7月理财公司产品期限向中短期集中,1月以内的新发产品占比环比6月降低了2.78个百分点,为22.5%,1—2年、2—3年期限产品占比也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1—3月、3—6月、6—12月期限产品。其中6—12月期限产品重新成为第一大产品期限类型,占比25.1%。
发行规模:在剔除1080只未披露规模数据的产品份额后,7月份理财公司产品合计募集资金3720.80亿元,产品募集规模均值为3.12亿元,环比上月的2.55亿元涨超20%。可见,2025年三季度开端,理财公司加大了新品的发行力度和渠道营销力度,产品募集规模较为可观,在存款搬家的助力下理财规模获得一定增长。
单品表现:在理财公司7月新发公募产品吸金榜中,有7家理财公司产品上榜,5只产品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系列产品稳居冠军宝座,159号产品募集规模达到123.86亿元,打破了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记录,成为募集规模最高的产品。信银理财另外还有2款同系列产品上榜前十,162号和163号募集规模分别为45.84亿元和44.20亿元。光大理财阳光金丰利系列产品同样紧追不舍,656期产品排名第二,募集规模达到81.47亿元,同时还有1只同系列产品进入前十。此外,民生理财、恒丰理财、建信理财、浦银理财和中银理财也有产品进入榜单前十,角逐前十名产品的入围理财公司越来越多。
从产品定位来看,不同于往期都是1—2年期限的产品,本次上榜产品有3—6月期限和6—12月期限,如浦银理财、中银理财的上榜产品投资周期均≤半年。
产品定价:从定价变动来看,随着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大多数期限产品的平均定价环比也有所下跌,其中1—3月、2—3年、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分别跌至2.33%、2.66%、2.54%。3—6月、1—2年期限产品定价环比不变,1月以内期限产品定价回升至2%以上,为2.02%。
产品数量: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025年7月,31家理财公司合计有956只(按登记编码核算)封闭式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环比下降12.21%。分投资性质看,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类理财分别有922只、29只、4只和1只到期。分募集方式看,公募型产品数量占比为84.7%,私募型产品占比为15.3%。兴银理财、中邮理财、恒丰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67只、53只和51只。
产品期限:分投资期限看,6—12个月期限产品数量占比最高,为33.1%;1—2年期限产品占比紧随其后,为31%。3—6个月期限产品数量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环比下降5.6个百分点。
产品达标率:因到期产品中挂钩型产品数量较少,课题组主要对固定报价型产品和区间报价型产品进行分析(区间报价型产品取业绩区间上下限均值作为比较基准中枢)。
在有披露到期净值的794只封闭式到期公募人民币产品(按登记编码核算)中,固收类产品有767只,混合类产品有26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有1只。该批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中枢达标率为54.03%,综合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84.76%。
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中,423只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占比55.15%,较6月上升了6.9个百分点,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86.57%。分期限看,6个月以内期限产品下限达标率在90%以上,其中3—6个月期限样本产品下限达标率最高,为98.56%,其次为1—3个月期限产品,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97.37%。3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0%。混合类产品中,8只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占比30.77%,业绩基准中枢达标率为19.23%。1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业绩基准下限达标。
到期业绩:从到期产品业绩水平看,固定收益类封闭式人民币公募产品年化收益率均值为2.9%,混合类产品为2.31%。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均值最高,为3.5%,其次是1—2年期限产品,为3.37%。到期的混合类封闭式人民币公募产品有26只,业绩基准下限达标产品主要来自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达标产品主要为优先股策略混合类产品。招银理财“招智目标盈睿和稳健(安盈优选)1号A”到期年化收益率在7月到期的混合类封闭式公募产品中较高,为3.55%。该产品以固收打底,权益部分坚持“红利+成长”的双重策略配置,另类部分配置黄金和量化中性仓位。
机构达标率:从机构情况看,理财公司整体达标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收益能力与客户预期管理能力。在7月到期封闭式固定收益类人民币公募产品(按登记编码计算)中,恒丰理财、中邮理财、渤银理财等11家机构产品实现100%业绩基准下限达标。此外,还有9家机构7月达标率也在80%及以上。
兑付榜单:在7月理财公司封闭式公募理财到期兑付榜单中(注:同系列产品仅取一只,投资币种为人民币),7家理财公司产品上榜。北银理财、上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兴银理财、工理财和光大理财产品上榜。
产品类型: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7月末,32家理财公司共有28198只存续理财产品(以产品登记编码为准,包含公募、私募产品)其中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92.72%,混合类产品占比5.14%,权益类产品占比0.52%,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1.55%。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继续环比略有上涨,混合类、权益类环比略下降。
7月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继续提高,占55.15%,环比上升0.36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比相应下降。
机构分布:截至7月末,存续理财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兴银理财,共2051只存续理财产品;信银理财位列第二,有1967只;招银理财以1917只位列第三。高盛工银理财、浙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存续产品数量低于100只。
投资周期:7月份,3个月以下投资周期的短期限理财产品占比继续上升,尤其1月以内投资周期理财产品占比上升幅度最大,环比上升0.43个百分点至21.79%,1—3个月投资周期理财产品占比环比上升0.08个百分点。3—6个月期限产品占比环比上涨1BP,其他投资周期占比则继续环比下降。
产品收益:今年4月以来,权益触底反弹持续走强,近期上证综指触及3600点,而下半年开始后,债市在央行接连降息后陷入高位震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1.6%区域的历史低位,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凸显。
受此影响,权益类理财产品为今年前7个月表现最好的理财产品,前7个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35%。混合类理财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净值涨幅为2.29%,而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仅1.45%。
不过,从稳健性来看,固收产品依旧有优势,前7个月平均最大回撤仅0.2%,而权益类理财的平均最大回撤达到9.41%。
从不同投资周期业绩来看,混合类产品各投资周期业绩均优于同期限固收类产品。固收产品收益与期限整体呈现正相关性,即投资周期越长、收益越高。
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最高收益区间则相反,1月以内期限产品收益为高点,1—3月期限平均收益次之,6—12个月期限混合类产品成收益相对低点。不过,即使是最低收益区间的混合类产品(6—12个月期限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2.07%),也高于最高收益区间的固收类产品(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1.88%)。
不同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表现方面,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公募固收类产品收益前三的均为城商行理财公司,最高的是杭银理财,前7个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7%。其次是南银理财,前7个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3%。苏银理财以1.82%位列第三。
混合类理财产品表现上,今年前7个月平均回报位列第一的是宁银理财,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7.85%;兴银理财以4.57%位列第二;信银理财以4.04%位列第三。
本文链接:7月报: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增超25%,破净率升至1.23%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2099-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