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18日电 题: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
作者 张建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同时彰显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
供应链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从历史趋势来看,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个“轮子”共同推进了全球化的发展,也支持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的紧密协作。在此进程中,世界贸易组织是主要平台的多边贸易体制,其规则支持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协作,也让全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协作的国际分工中来,获得重要的发展动力。此次链博会上,中国贸促会同与会工商界代表共同发布了《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北京倡议》,呼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供应链,深化全球工商界合作。
本届链博会数据显示,展会期间将有170个境外团组来华观展洽谈,数量较上届增长120%,涵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从链博会中境外企业提升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外企业的互动深化趋势明显。未来,继续深化不同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协作,有几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深化中外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合作,能够让各个国家充分发挥各种比较优势,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同时,对全球南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合作、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有重要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二是推动全球资本流动、合理优化配置。深化各个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合作,也将推动全球资本流动,让资本针对不同的市场机遇在不同国家流动,对不同要素的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跨国公司的发展效率。
三是推动全球贸易增长。世界贸易已经从历史上以产业之间的分工与产业内部分工,迅速切换到垂直专业化分工阶段。更细致的分工中,一件产品的不同零部件、不同生产与服务环节可能是由不同国家进行的,最终在某一国家完成组装,并最终销往世界各地。全球供应链合作的稳定性,无疑会影响全球贸易的稳健增长。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枢纽、稳定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了全球化发展的机遇,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深度参与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协作,并获得了世界认可。本届链博会上,中国官方也明确表示,将持续提供优质、稳定的中国供给,以实际行动保障全球产供链稳定运行。
从规模与广度看,中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具有较强的产业集群效应,现已经形成众多高度专业化、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如珠三角的电子、长三角的高端制造等),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在全球供应链合作上,中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配套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全球需求,提供大规模、多样化、成本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全球终端消费品和中间品的主要供应地。这些优势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稳定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全球价值链的合作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主要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加工贸易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要形式。在经历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发力推进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研发强度持续提升,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的人才体系,工程师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巨量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推动中国“制造”向“智造”跃迁,如今在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已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通信、医疗等领域处于领先或并跑地位,重塑相关价值链格局。同时,中国持续推进打造自主品牌,中国知名品牌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长,在全球供应链及价值链上的位置不断跃升。
这些优势使中国深度融入协作网络,吸引全球资本与技术,深入嵌入复杂产品的全球生产网络,成为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全球经济仍面临着地缘政治、成本上升、核心技术攻关等挑战,但中国凭借其综合优势,将继续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与合作中扮演核心角色,并推动更开放、包容、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本文链接:链上数字|张建平: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4980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