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文化纪实探访节目《中华书院》7月11日继续启程,台湾东华大学讲座教授林安梧、中国当代诗人李春颖以及主持人李响等走进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在“天地之中”的厚重底蕴里,解码“中”的智慧,借二程理学为现代焦虑寻一剂良方。
嵩阳书院坐落于河南登封,这片3000多年前便被测定为“天地之中”的土地,藏着中华文明对“中”的深刻体悟。从北魏时的嵩阳寺,到隋唐的嵩阳观,再到北宋定名嵩阳书院,这座院落历经千年变迁,始终立于中华文明传承的正脉之上。
“中”是登封的灵魂,首站一众嘉宾抵达郭守敬主持建造的观星台。自媒体博主蔡紫感叹,对宇宙的探索是人类的终极浪漫。李春颖则以《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为例,说明古人观星测节气的智慧,“这种对天地的追问,本身就是一种浪漫。”林安梧对此深以为然,他解释道,“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万物各得其所的‘中’。华夏哲学讲求‘参赞天地之化育’,是共生、共长、共存、共荣的。”李响也认为书院正是文人寻找内心“中心”的地方,为探访书院埋下了悬念。
作为洛学策源地,嵩阳书院与二程(程颢、程颐)的渊源深厚,更是宋明理学的重要阵地。谈及常被误解的 “存天理,去人欲”,林安梧澄清,“本义是‘存天理之公,去人欲之私’。‘天理’是普遍法则,‘人欲’指个人偏私贪取。”李春颖则以吃西瓜为例做出解读,“吃西瓜是人们正常的欲望,但如果追求‘最好之上还有更好’的永不满足的奢求,便偏离了‘天理’,人的痛苦与迷茫就是总想得到自己能得到的范围之外的东西。”
本期节目将于今晚(11日)8时30分在江苏卫视播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本文链接:《中华书院》揭秘嵩阳书院前世今生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614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