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卓皙雯 南沙报道
5月28日,广州市南沙区政协四届四次会议召开。针对当前南沙面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待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的挑战,区政协委员们纷纷献出“金点子”,提出应从南沙具备一定基础的重点产业着手,挖掘产业延链需求,形成更加高效的产业招商,更要利用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研人才资源,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打造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圈。
南沙区政协常委、广东医谷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嘉生在去年提出在南沙打造“中国眼科学之都”的建议,今年也持续关注南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他认为,南沙具备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互联网医疗生态也已初步形成,目前区内金赛药业、兆科眼科、招商信诺等6家企业建设了互联网医院,建议打造互联网医疗总部基地,在医护执业机构注册、药房开办、医保信息系统对接等方面推出创新政策,大力引入互联网医疗巨头、港澳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专科医院。
“打造互联网医疗总部基地可以帮助南沙以较低成本引入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有助于存量生物医药企业迅速打开市场。由于没有地域和物理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医疗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部分企业每年营业额达数十亿元。”谢嘉生介绍,“互联网医疗可以提升居民就医体验,降低就医成本。利用互联网医院机制及港澳药械通政策,港澳医生可以为在内地的港澳人士开展诊疗服务,有助于实现南沙‘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目标。”
在南沙区高标准建设“未来之城”的过程中,一批建筑业央企单位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此,南沙区政协委员、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大东提案建议,推动南沙逐步建成全球“超级工程”组织中心,进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孙大东认为,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是推动建筑业加速转型和壮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也是统筹推进制造强国与建筑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南沙在建筑业投资和市场规模、建筑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建议南沙加快培育壮大智能建造产业链集群,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建造示范基地,通过试点示范加快探索智能建造技术体系、规范、模式,形成典型案例。以项目为基点,重点培育具有较强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推动扶持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型企业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以及构建起一批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
区政协委员们不仅从产业端提出了做强产业链、集聚企业群的建议,还针对创新端当前面临的诸多发展难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南沙区政协委员、南沙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科科长、九三学社南沙委员会副主委陈创彬在提案中提出,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经聚集了约200个国际一流水平的教授研究团队,正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而这些项目团队计划在学校周边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亟需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孵化机构承接落地。
目前港科大(广州)周边配套以办公场地为主,实验、研发场地需企业自费改造建设,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压力较大。广州整体的创投基金生态,相比先进地区尚有差距,特别是在投早投小,风险承担,容错机制等方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南沙方案》中关于“建设香港科技大学成果转化基地”的战略部署,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为此,陈创彬建议,加快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技园实体园区建设,引导形成“耐心”的创投基金、天使基金矩阵,聚焦重点产业方向形成科技创新和研发骨干人才资源池。
“《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迎来最好发展黄金期,创业青年、科技企业纷纷前来‘抢机遇’。”陈创彬表示,南沙正从一片投资热土变成投资沃土,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应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圈。
本文链接:南沙向未来|围绕产业延链和科创生态开展招商,区政协委员献出“金点子”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4287-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The ShenZhong Link | Visiting the Lighting Capital of the World: Guzhen Town, Zhong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