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及共用个人物品传播。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等不会导致传染。
1、血液传播
输入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是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非法采供血、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纹身或穿耳洞等有创操作。感染者血液污染的针具刺伤也可传播病毒。目前正规医疗机构已实现血源筛查和一次性医疗器械普及,此类传播风险显著降低。
2、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通过黏膜破损导致病毒传播,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或男性同性性行为者风险较高。建议高风险人群使用安全套,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单配偶关系中传播概率较低。
3、母婴传播
感染孕妇分娩时可能通过产道血液暴露传染新生儿,传播概率约5-10%。妊娠期高病毒载量、合并HIV感染会提升风险。目前不推荐剖宫产预防传播,但应避免使用侵入性胎儿监测手段。
4、医源性传播
重复使用透析设备、牙科器械或手术器具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传播。内镜检查、针灸等操作需确保器械达到灭菌标准。发达国家已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基本杜绝此类传播。
5、共用个人物品
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卫生用品存在理论风险。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日常物品表面接触实际传播案例极少。应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私人物品。
预防丙型肝炎需避免高危行为,医疗操作选择正规机构,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感染者应避免饮酒,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超过95%,早期治疗可有效阻断疾病进展。所有育龄期女性孕前建议进行丙型肝炎筛查,感染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链接:丙型肝炎有什么传播途径?http://www.sushuapos.com/show-9-7182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有肝病的人会不会传染
下一篇: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