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中央歌剧院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制作的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将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首演,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11月11日,《可可西里》主创、主演团队亮相媒体见面会,介绍剧目创排思路和亮点。
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及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作品以高原净土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守护史诗:定居北京的记者央金梅朵为调查藏羚羊盗猎真相返乡,途中与父亲、退休民警扎西相遇,不料却陷入盗猎团伙头目韩巴杂的围困。危急时刻,巡山队长索南多杰解救众人。当盗猎团伙计划在太阳湖对产仔藏羚羊展开屠杀时,索南多杰毅然带巡护队前往阻止,在保护藏羚羊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多年后,藏羚羊群自由驰骋,以索南多杰命名的保护站巍然屹立。《可可西里》讴歌了生态环境保护者的无私奉献与英勇无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作曲吴立群(捞仔)。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创作阵容方面,歌剧《可可西里》集结曾为电影《可可西里》作曲的吴立群(捞仔)、编剧李玉昆、指挥杨洋、导演施晶芙、舞美设计常炜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如何对待生命,是这部歌剧想要探讨的主题。”导演施晶芙介绍,区别于一般的现实主义歌剧,动物和它们的象征意义贯穿故事发展,比如索南多杰对应着金雕,央金梅朵对应着藏羚羊,盗猎者头目对应着藏狼,另有一位朝圣者犹如可可西里神山的化身,“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在联系,让观众感受到人类与动物一样,都是大地的孩子。”同时,以偶表现小藏羚羊等动物形象将成为全剧的一个亮点。
导演施晶芙(左)和演员展示小藏羚羊的偶。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为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舞美设计常炜以“山的血脉”为核心意象,“舞台上山体的肌理来自血脉的形态,当灯光透过半透明的材质时,山体内部的纹理会像血液一样在流动,那一刻,山不是冰冷的石头,它仿佛在跳动、在呼吸,像一位沉默的母亲。”作曲吴立群为全剧铺垫了浓郁的藏地色彩,他广泛搜集藏族民歌素材,把青海玉树山歌、藏族龙头琴弹唱、江孜踢踏舞等音乐元素融入歌剧创作,在民族音乐与传统歌剧手法之间寻找平衡。
主演阵容方面,男高音李爽、卞佳平将饰演索南多杰,女高音尤泓斐、阮余群将饰演央金梅朵,男中音金川、陈淼将饰演韩巴杂,男低音宋沣润、男中音於敬人将饰演扎西大叔,此外,中央歌剧院青年演员以及5位来自青海的歌唱家也将参加首轮演出。“我们之间的合作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阮余群说,在青海歌唱家磨炼演出经验的同时,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主演们从他们身上,特别是从一位远道而来的藏族歌唱家身上学习如何拿捏“藏式”味道的火候,“剧中角色说带口音的普通话是什么样子,他们怎么说藏语,这些真实细节的处理多亏了青海的同仁们给予我们帮助。”
《可可西里》演员阵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借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发布的契机,中央歌剧院公布2026年重点演出安排。明年,剧院将复排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制作威尔第、莫扎特的经典歌剧。中央歌剧院还将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推出《欢乐颂》。在巡演剧目方面,2026年是普契尼《图兰朵》首演100周年,也是1956年新中国引入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威尔第《茶花女》亮相70周年,中央歌剧院将携这两部作品走出北京,与更多观众见面。
11月28日至29日,中央歌剧院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制作的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将在中央歌剧院剧场首演,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11月11日,《可可西里》主创、主演团队亮相媒体见面会,介绍剧目创排思路和亮点。
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及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作品以高原净土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守护史诗:定居北京的记者央金梅朵为调查藏羚羊盗猎真相返乡,途中与父亲、退休民警扎西相遇,不料却陷入盗猎团伙头目韩巴杂的围困。危急时刻,巡山队长索南多杰解救众人。当盗猎团伙计划在太阳湖对产仔藏羚羊展开屠杀时,索南多杰毅然带巡护队前往阻止,在保护藏羚羊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多年后,藏羚羊群自由驰骋,以索南多杰命名的保护站巍然屹立。《可可西里》讴歌了生态环境保护者的无私奉献与英勇无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作曲吴立群(捞仔)。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创作阵容方面,歌剧《可可西里》集结曾为电影《可可西里》作曲的吴立群(捞仔)、编剧李玉昆、指挥杨洋、导演施晶芙、舞美设计常炜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如何对待生命,是这部歌剧想要探讨的主题。”导演施晶芙介绍,区别于一般的现实主义歌剧,动物和它们的象征意义贯穿故事发展,比如索南多杰对应着金雕,央金梅朵对应着藏羚羊,盗猎者头目对应着藏狼,另有一位朝圣者犹如可可西里神山的化身,“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在联系,让观众感受到人类与动物一样,都是大地的孩子。”同时,以偶表现小藏羚羊等动物形象将成为全剧的一个亮点。
导演施晶芙(左)和演员展示小藏羚羊的偶。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为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舞美设计常炜以“山的血脉”为核心意象,“舞台上山体的肌理来自血脉的形态,当灯光透过半透明的材质时,山体内部的纹理会像血液一样在流动,那一刻,山不是冰冷的石头,它仿佛在跳动、在呼吸,像一位沉默的母亲。”作曲吴立群为全剧铺垫了浓郁的藏地色彩,他广泛搜集藏族民歌素材,把青海玉树山歌、藏族龙头琴弹唱、江孜踢踏舞等音乐元素融入歌剧创作,在民族音乐与传统歌剧手法之间寻找平衡。
主演阵容方面,男高音李爽、卞佳平将饰演索南多杰,女高音尤泓斐、阮余群将饰演央金梅朵,男中音金川、陈淼将饰演韩巴杂,男低音宋沣润、男中音於敬人将饰演扎西大叔,此外,中央歌剧院青年演员以及5位来自青海的歌唱家也将参加首轮演出。“我们之间的合作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阮余群说,在青海歌唱家磨炼演出经验的同时,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主演们从他们身上,特别是从一位远道而来的藏族歌唱家身上学习如何拿捏“藏式”味道的火候,“剧中角色说带口音的普通话是什么样子,他们怎么说藏语,这些真实细节的处理多亏了青海的同仁们给予我们帮助。”
《可可西里》演员阵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借原创歌剧《可可西里》发布的契机,中央歌剧院公布2026年重点演出安排。明年,剧院将复排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制作威尔第、莫扎特的经典歌剧。中央歌剧院还将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推出《欢乐颂》。在巡演剧目方面,2026年是普契尼《图兰朵》首演100周年,也是1956年新中国引入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威尔第《茶花女》亮相70周年,中央歌剧院将携这两部作品走出北京,与更多观众见面。
本文链接:中央歌剧院新作《可可西里》月末首演,谱写高原净土的生命史诗http://www.sushuapos.com/show-7-2460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