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友善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开放包容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在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脱钩断链”的逆流愈演愈烈的当下,中国正以一系列单边开放措施更加主动地拥抱世界,支持全球化,传递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China Travel”(中国游)和“周五下班去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交媒体的热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来华外国人拉动消费预计超1000亿元人民币。根据同期国家移民局公布的来华外国人数为1725.4万人次,可估算出外国游客人均消费近5800元,大幅超出国内游客1000多元的人均消费水平。
12月5日,两名来自匈牙利的游客展示她们购买的天坛公园纪念品。
12月4日,来自波兰的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城拍照。新华社发
彰显开放胸怀
让时针拨回至2023年的11月24日。当天下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自当年12月1日起对法国、德国等欧洲5国和马来西亚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消息一出,便在国内外产生轰动。一位资深外交官当即对本报记者坦言“没有想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2024年,中国分多批次对更多国家试行了单方面免签政策。截至11月30日,单方面免签国家已达到38个,免签期限也从15天延长至30天。
其中,中国是首次对韩国实施免签,随即在韩国掀起了一阵“中国游”热潮。韩国媒体人尹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身边朋友对中国免签政策反响都很好,能更方便地到中国旅游。周五飞往北京、上海、西安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周日再飞回首尔,无论飞行时间还是出入境手续都很便利。
12月17日,中国进一步向外国游客送上了“中国游”大礼包,将过境免签期限由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至240小时,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免签入出境口岸。
中国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旅游研究院11月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与展望》预测,202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
“面对疫情前后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与地缘政治难题,中国推出单方面免签政策,彰显了开放胸怀,向世界递出友好名片。”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祥艳对本报记者说,免签政策极大提升了来华便利度,近程客源市场尤其受益,探亲、旅游需求大增,为入境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助力产业升级
“单方面免签非常好,真的非常好。还有支付便利等一系列方便外国人来华的举措。”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单方面免签对扩大对外开放、提振外资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还可以对更多国家实施免签,相关领域仍然有不少空间。
今年11月1日起,随着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施行,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了“清零”。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首个实施这一举措的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12月16日,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在天津落地,北京、上海等地也已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多边经贸规则推进困难重重。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单边开放举措展现出独特优势。关税下降、市场准入放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企业获得更多国际市场机会,得以参与全球竞争,提升自身实力;外资也因开放政策流入,助力产业升级,促使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刘祥艳也认为,外国游客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促使旅行服务商加速迭代产品、创新服务,部分旅行服务商还开启跨境业务拓展,为业务持续增长开拓新路径,推动旅游产业迈向高端化。
促进交流合作
在地缘政治紧张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单边开放举措正不断在国际关系领域注入正能量。
随着中日关系逐渐回暖,中国也在今年11月宣布对日本等9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12月25日,日本外相岩屋毅在访华期间宣布,日方也将进一步对华放宽签证政策,便利双方人员往来。
12月26日,韩国方面也对中方的单方面免签措施给予积极回应。韩方表示,为快速强劲恢复韩国旅游市场,将积极研讨对中国团体游客的免签证试点项目,并尽快实施。
周密指出,单边开放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不少国家将中国视为榜样,看到中国以单边开放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发展,也纷纷寻求与中国合作。单边开放助力中国与各国双边关系持续改善,推动贸易往来,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进入2025年,中国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前景如何?刘祥艳说,单方面免签国多为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但像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发展中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虽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拥有一定规模的中高端客群。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这些国家的便利化政策,后续可考虑推出附带条件的签证优惠,如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国家范围或开放团队免签,提升这些国家来华便利化水平。”刘祥艳估计,入境旅游市场有望在2025年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周密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诸多改革举措下,未来几年预计会有更多的单边开放措施出台。这些措施将依托优化的国内机制,为中国开放发展筑牢根基,进一步推动各领域前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友善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开放包容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在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脱钩断链”的逆流愈演愈烈的当下,中国正以一系列单边开放措施更加主动地拥抱世界,支持全球化,传递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China Travel”(中国游)和“周五下班去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交媒体的热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来华外国人拉动消费预计超1000亿元人民币。根据同期国家移民局公布的来华外国人数为1725.4万人次,可估算出外国游客人均消费近5800元,大幅超出国内游客1000多元的人均消费水平。
12月5日,两名来自匈牙利的游客展示她们购买的天坛公园纪念品。
12月4日,来自波兰的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城拍照。新华社发
彰显开放胸怀
让时针拨回至2023年的11月24日。当天下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自当年12月1日起对法国、德国等欧洲5国和马来西亚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消息一出,便在国内外产生轰动。一位资深外交官当即对本报记者坦言“没有想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2024年,中国分多批次对更多国家试行了单方面免签政策。截至11月30日,单方面免签国家已达到38个,免签期限也从15天延长至30天。
其中,中国是首次对韩国实施免签,随即在韩国掀起了一阵“中国游”热潮。韩国媒体人尹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身边朋友对中国免签政策反响都很好,能更方便地到中国旅游。周五飞往北京、上海、西安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周日再飞回首尔,无论飞行时间还是出入境手续都很便利。
12月17日,中国进一步向外国游客送上了“中国游”大礼包,将过境免签期限由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至240小时,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免签入出境口岸。
中国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旅游研究院11月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与展望》预测,202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
“面对疫情前后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与地缘政治难题,中国推出单方面免签政策,彰显了开放胸怀,向世界递出友好名片。”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祥艳对本报记者说,免签政策极大提升了来华便利度,近程客源市场尤其受益,探亲、旅游需求大增,为入境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助力产业升级
“单方面免签非常好,真的非常好。还有支付便利等一系列方便外国人来华的举措。”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近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单方面免签对扩大对外开放、提振外资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还可以对更多国家实施免签,相关领域仍然有不少空间。
今年11月1日起,随着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施行,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了“清零”。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首个实施这一举措的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12月16日,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在天津落地,北京、上海等地也已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多边经贸规则推进困难重重。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单边开放举措展现出独特优势。关税下降、市场准入放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企业获得更多国际市场机会,得以参与全球竞争,提升自身实力;外资也因开放政策流入,助力产业升级,促使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刘祥艳也认为,外国游客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促使旅行服务商加速迭代产品、创新服务,部分旅行服务商还开启跨境业务拓展,为业务持续增长开拓新路径,推动旅游产业迈向高端化。
促进交流合作
在地缘政治紧张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单边开放举措正不断在国际关系领域注入正能量。
随着中日关系逐渐回暖,中国也在今年11月宣布对日本等9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12月25日,日本外相岩屋毅在访华期间宣布,日方也将进一步对华放宽签证政策,便利双方人员往来。
12月26日,韩国方面也对中方的单方面免签措施给予积极回应。韩方表示,为快速强劲恢复韩国旅游市场,将积极研讨对中国团体游客的免签证试点项目,并尽快实施。
周密指出,单边开放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不少国家将中国视为榜样,看到中国以单边开放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发展,也纷纷寻求与中国合作。单边开放助力中国与各国双边关系持续改善,推动贸易往来,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进入2025年,中国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前景如何?刘祥艳说,单方面免签国多为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但像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发展中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虽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拥有一定规模的中高端客群。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这些国家的便利化政策,后续可考虑推出附带条件的签证优惠,如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国家范围或开放团队免签,提升这些国家来华便利化水平。”刘祥艳估计,入境旅游市场有望在2025年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周密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诸多改革举措下,未来几年预计会有更多的单边开放措施出台。这些措施将依托优化的国内机制,为中国开放发展筑牢根基,进一步推动各领域前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文链接:中国以单边开放宣示对外开放坚定决心http://www.sushuapos.com/show-5-3991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外国博主:亲身体验“解锁”真实中国
下一篇: 2025年关税调整有何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