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从濒临退市到股价上涨约10倍,一家家居企业只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这家企业就是目前仍在退市警告的亚振家居(ST亚振)。
ST亚振近期再度发布股票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8日最低价至11月11日收盘期间,累计涨幅达到1024.04%,已经15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由于股票涨幅严重高于同期行业及上证指数涨幅,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提示存在投资风险。
亚振家居是一家主营中高端家具产品的企业,公司早在2016年就已经上市,凭借中高端市场的客群,亚振家居一度也曾收到过资本市场认可。
但从2020年开始,由于市场影响,以及自身较高的成本,亚振家居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开始削减,业绩也持续下滑,在随后数年时间里,多次因业绩亏损濒临被退市警告的境地,其中不乏依赖政府补贴才扭亏避免退市的情形,可以说是在“面临退市”和“保住上市”之间反复横跳。
今年4月,在公司2024年归母扣非后净利润再度为负值之后,亚振家居被“披星戴帽”,证券代码被正式变更为“ST亚振”。
但没想到的是,公司的转机也在此时发生。随着新股东的入场,亚振家居迎来新的股东方,并随即通过收购注入新的资产,迎来市值大涨。
无独有偶,近期同样面临破产危机的家装上市企业东易日盛,在增资迎来算力企业成为股东之后,股价同样出现大幅度连涨,令市场为之侧目。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批处于业绩、股价低谷期的家居行业上市企业,都出现被非关联行业收购、注资的情况,并随之迎来市值攀升。在这背后,究竟是企业迎来跨界发展,还是成为资本新贵借壳上市的路径,成为值得行业注意的问题。
亏损还在继续,股价已经“翻身”
就在发布退市警告同日,亚振家居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上海亚振投资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重大事项。控股股东亚振投资与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范伟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计划以4.48亿元价格,转让公司约30%的股权。
至此之后,亚振家居的股价就开始出现攀升,到今年7月21日,吴涛及一致行动人范伟浩通过要约收购,合计以7.61亿元的代价,获得公司约50.47%的股比并成为亚振家居新的控股股东之时,亚振家居的股价已经爬上了22.7元/股的价格。
收购亚振的吴涛,是持有济南域潇集团80%股份的实控人,也是公司的执行董事、总经理,其一致行动人范伟浩则是上海域潇董事长。
域潇集团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锆钛、稀土、石墨等多种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企业,其业务还涉及远洋海运物流、航运过驳、水泥制造、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行业领域,尤其早年就在莫桑比克拿下最大金属矿,因此域潇集团也是莫桑比克投资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中资矿产企业。
然而,以矿业发展为核心的业务,和亚振家居的家居产业并无关联,因此域潇集团收购亚振家居是极大的跨界。
虽然亚振家居称,权益变动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且为上市公司在流动资金、企业管理、资产结构等方面进行赋能,推动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等,但实际优势是否能兑现还尚不可知,公司的股价则已经开始持续上扬。
收购完成仅一个月后,亚振就发布重大资产收购公告,计划以5544.9万元现金收购广西锆业51%股权。公开信息显示,广西锆业主营锆钛选矿业务,2024年尚处于建设期未形成收入,2025 年1-5月正式投产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亿元。
这笔交易也被视为亚振家居转型矿产领域的开始,同时根据公司披露的战略转型路径,未来还将进入资源整合阶段,注入域潇集团核心矿业资产。
至此,ST亚振的股价就一发不可收拾,出现持续涨停。观察者网注意到,在今年发布2024年业绩之前,亚振家居的股价一度已经跌至4.45元/股的价格,到11月11日最高股价已经达到50.02元/股,涨幅一度达到1024.04%。
至11月13日虽然股价回调,报收至47.71元/股,公司股价涨幅仍然达到972%,市值已经冲破125亿元。
如此大幅的股价攀升,也引发了市场的侧目,以及对亚振股份市值偏离的质疑。要知道,亚振股份10月底公布的三季报显示,这家公司营收至三季度末,只是微涨4.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额仍然达到3141万元,因此公司也接连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提示投资风险。
家居企业近期频繁被收购,是跨界整合还是资本“借壳”?
在这份风险投资公告中还特别提到,控股股东吴涛在未来3年时间里,没有改变公司主营业务,或对主营业务进行重大调整计划、或是对公司及子公司主要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或购买、置换资产的明确充足计划,或是将其控制的其他资产通过亚振家居借壳上市的计划,算是对资本市场层面的一些猜测,做出回应。
但如此大跨度的跨界合作,以及如此大幅度的拉升股价,很难不引起市场的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ST亚振并不是近期唯一被收购并且股价大幅攀升的家居上市企业。相似的剧情,在同行业的ST东易等企业身上也在上演。
观察者网注意到,今年以来大量经营业绩不佳的家居企业,如今正成为被其他行业跨界收购的目标,收购方很可能通过这一方式“借壳”,以协助收购企业跨进A股市场。
就在今年10月9日,濒临破产当口的东易日盛公布公司的预重整方案,公司以增发的形式引入新股东,北京华著科技作为东易日盛的产业投资人出资14亿元,在重整之后将获得东易日盛15.76%的股权,称为这家上市家装企业的新股东。
和域潇集团类似,华著科技是一家以算力中心集成服务和运营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和家装、家居业务不甚相关,对东易日盛的收购可以算得上大踏步“跨界”。
但和ST亚振类似,ST东易在公布被收购的消息后,股价快速大幅上涨,接连出现涨停。从10月9日5.99元/股,到11月13日收盘后,股价报收17.66元/股,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股价涨幅已经达到194.82%,几乎是早前股价的3倍水平,这家原本几乎要破产的企业,如今市值也超过了74亿元。
股价大幅攀升,也使得东易日盛在过去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发出8份股价异动公告和风险提示公告,劝投资者“冷静”。
除此之外,刚刚在11月11日宣布完成股权转让的深交所上市家纺企业真爱美家,以合计约12亿元的价格,被广州探迹远擎科技合伙企业收购,拿下真爱美家45%的表决权,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探迹科技的创始人黎展。
探迹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科技企业,主营业务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智能销售服务,主体公司探迹科技是一家独角兽企业,和家纺家居行业的业务也毫无关联。
但不出意外,仅仅宣布收购消息以来,真爱美家已经迎来两个涨停板,2天时间市值涨了9.3亿元。
“可以说,借壳上市是这些收购方企业唯一的目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坦言。
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这些家居企业均为早年就在A股登陆上市企业。要知道,近年A股新上市企业规模较小,新上市企业审核严格。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A股上市企业为51家,去年全年也只有100家,企业在A股上市难度较大。
尤其是域潇集团这类矿业企业,多年前就难以在A股新上市,借壳上市是少数可用的方式。而科技企业、算力企业也还尚未展现出持续盈利的能力,在A股上市同样存在难度。
沈萌表示,一方面是A股现在IPO对行业监管更严格,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本身可能也不满足IPO的要求:“家居行业受房地产整顿和消费降级影响,从业绩到股价都不好。”这对于市场上的资本新贵而言,在ST期间低价入手,无疑是借壳的合适时机和目标。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认为,这几家企业在被收购后急涨,主导资金以活跃营业部的短线资金与事件驱动资金为主,市场对“资源资产注入、业务转型甚至借壳预期”的想象被迅速放:“尤其是家居行业虽然已经缺乏力了,但是新到场的大股东可以把业务注入,改变基本面,也是这些被借壳企业的优势。”
在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的时期,地产及上下游行业在热钱涌入的背景下,也曾借壳其他企业实现上市,家居行业中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登陆A股,就是典型案例。然而当潮水退去,地产行业光环消失,处于消费端下游的家居企业,只能在濒临破产市值下降之际,遭遇被资本新贵瞄准,成为其他公司上市“外壳”的命运。
本文链接:矿业大佬收购ST亚振市值暴涨10倍!一批上市家居企业可能正在被跨界“借壳”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907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李阳批董宇辉英语差,自家10天训练营售价高达4.8万
下一篇: 阿里旗下“通义”APP已正式更名“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