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15日电 (龚宸芫)“同行都觉得现在是个小风口,大家看到了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储能里的机遇,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力。我们的中试线具备量产能力,年产能60万颗,超级电容器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正规划建设二期量产生产线,年产能400万颗,预计最早明年建成。”北京中绿中科锂电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中绿中科锂电容)董事长厉明近日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透露。
据厉明介绍,中绿中科锂电容是中国绿发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于2023年合资成立的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超级电容器。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到发电领域,在独立储能、火力发电厂调频等方面运用,未来还将向军工装备、超算中心、轨道交通等方向拓展。
而该产品的关键材料为微孔铜箔,供应方为沃特海默。“中绿中科锂电容自成立以来,就与沃特海默有合作。我们在中国国内试过好多家微孔铜箔,沃特海默的产品在技术指标、工艺适配性上能完全契合我们的路线。”厉明说。
聚焦产品领域,厉明表示,该公司产品由于选择了微孔铜箔,能在倍率性能、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方面显著提高产品性能。他举例表示,在电网调频层面,市面上主流超级电容器产品在电网波动时可持续30秒为其调节,中绿中科锂电容的产品目前能做到90秒。
近日,沃特海默、中绿中科锂电容、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材料理论与计算研究团队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国产高端微孔铜箔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落地,以实现该材料在中绿中科超级电容器产品中的规模化导入。
“这次加深合作,主要是想锁定这条技术路线,深化双方关系,建立一个比较稳固的产业链,一起开拓更多应用场景,实现市场目标,发展海外市场。”厉明说。
谈及中国市场,厉明认为,国产超级电容器产品正进入量产阶段,并朝着国产替代方向发展。所谓国产替代,并不是企业想替代就能成功,关键点在于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2025年2月,工信部等8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超级电容器。
据天风证券今年3月发布的研报,超级电容器目前正处于国产替代阶段。全球市场规模领先的企业有日本武藏能源、麦克斯韦尔(Maxwell,已被特斯拉收购)等。其中,武藏能源曾在官网上提到,来自中美两国产业下游的AIDC超级电容业务咨询持续增多,需求旺盛,其超级电容器年产能计划从2024年的20万颗扩产至2026年的650万颗。
“我们对标武藏能源、麦克斯韦尔。从全球视野看,这些公司的超级电容器基本垄断了高端超级电容器市场,当然中国也有一些公司正在发力,但在技术、市场规模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我们也想打破这种垄断。”谈及发展目标,厉明说道。
在厉明看来,中绿中科锂电容当下挑战并不在技术领域,而是规模提升方面。“由于我们的产品性能较优,所以在拓展市场时会面临成本略高的问题。毕竟我们目前只有一条中试线,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等二期量产线投产后,我们产品成本会低于市面主流产品,具备更强市场竞争力。”
厉明希望能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优化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保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未来与国际企业竞争时,国产企业会更有信心。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龚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
本文链接:中绿中科锂电容董事长:微孔铜箔推动超级电容器产品提升循环寿命、能量密度http://www.sushuapos.com/show-3-156913-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