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7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主办,蒲城县尧山中学、兴华学校协办,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支持的“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走进蒲城,为两所学校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活动当天,蒲城县尧山中学和兴华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科学氛围,同学们满怀期待,早早来到会场,等待着与院士的“科学之约”。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能源界的“诺贝尔奖”——艾尼奖、世界能源奖得主,中国科学院王中林院士为同学们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
在尧山中学活动现场,王中林以《科学人生,从0-1》为题,开启了这场科学之旅。王中林长期致力于纳米能源领域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报告中,他从自身求学的求索经历,引出了纳米发电的前沿科学,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融于自身的成长故事;王中林还从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揭示出科学精神的本质内涵。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王中林还列举了摩擦生电、“流水不腐”的生动案例,揭示了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真理,让同学们置身奇妙的科学世界,沉浸在科学求索的奋斗人生。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王中林一一回答了“科学研究兴趣还是努力更为重要?”“如何学好物理?”等问题,不仅解开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还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科学探索的热情。
兴华学校的活动同样精彩。王中林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和成长之路,分享了自己在纳米能源领域上的探索和心路历程,讲述了其中的困难与挑战、光辉与荣耀,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魅力,也明白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坚持和努力。随后,王中林还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创新,探索“没有答案”的崭新领域,追求属于自己的科学梦想。活动现场互动热烈,掌声不断。
除了科普报告,王中林还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坚守使命 为国授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调研,授时中心党委书记窦忠现场讲解“326精神”。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王中林在低频授时传播的方式中提出了新的理念,令在场人员豁然开朗。
渭南市蒲城县尧山中学和兴华学校的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尧山中学党委书记黄志俭表示:“院士进校园活动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全球顶尖科学家,感受科学的魅力。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兴华学校校长李向阳也指出:“此次活动是学校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科学、投身科学。”
“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起的一项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旨在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在科普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此次走进蒲城校园,不仅为当地师生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相信在院士们的引领下,莘莘学子将更加坚定地追求科学梦想,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千名院士·千场科普” 走进陕西蒲城尧山中学科普报告现场。
兴华学校科普报告现场。
王中林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坚守使命 为国授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考察调研。(图片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本文链接:“千名院士?千场科普” 走进陕西蒲城,“科学人生,从0-1”点燃学子科学梦想http://www.sushuapos.com/show-11-23049-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铅中毒离我们有多远?速查身边这些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