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简称“AIR产业”)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
AIR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深度赋能。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从商业化落地到规模化扩张,不同阶段对金融的需求各不相同。构建适配AIR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需要强化长期资本供给、培育耐心资本生态、释放战略资本效能。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科技创新强省,拥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应用空间,此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AIR产业“产融互促”创新路径,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将为全国推动AIR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东样本”。
南方财经记者 翁榕涛 郭晓洁 实习生 胡剑铭 广州报道
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
9月19日,为期四天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州专场)正式开幕。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州专场活动现场
同日,由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基金业协会共同发起的“产融启新局勇攀智高点”——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产融互促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同步开启系列活动之深度调研——“新产业金融大调研・AI与机器人(广东行)”。
AIR产业已成为各国各地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核心赛道。行业的火热带来资本的升温,据IT桔子统计,截至9月中旬,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总额已达8662.90亿元人民币,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达1243.57亿元人民币。一级市场持续加码,二级市场概念活跃,银行、保险、创投等多元资本纷纷入局,均对这一新兴产业显示出高度关注。
广东今年以来正大力推动AIR产业发展,在政策扶持、技术攻坚、打造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
如何借助金融之力精准赋能新产业发展,引导资本理性投资,推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助力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抢占“智”高点,成为广东推动AIR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柱的关键议题。
为什么启动系列活动?
产融协同核心命题待探索
AIR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广东要推动AIR产业高质量发展,仍有不少关键命题需要深入探索,从而为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找准方向、打通堵点。
发布会活动现场
命题一:如何清晰勾勒产业“全景图”,让资本精准锚定发力点?
作为科技创新强省,广东AIR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但产业链“竞争力画像”仍需进一步明晰。
从产业结构来看,广东AIR产业的优势是集中在技术研发、场景应用,还是产业链配套环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哪些领域已具备核心竞争力,哪些“卡脖子”技术环节需重点突破,又有哪些新兴应用场景值得资本提前布局?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让资本精准匹配产业需求,避免资源错配。
命题二:如何构建资本与产业的适配体系,破解“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难题?
AIR产业处于发展早期,具有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高、盈利不确定性大的特性,对资本的耐心与专业度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吸引更多长期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供给?如何建立科学的“硬科技”价值评估模型,解决AI企业估值的“世界性难题”,降低项目筛选难度?如何拓宽渠道,为资本流转提供保障?对银行而言,如何突破传统信贷思维,针对AI企业无形资产、机器人企业成长特性,构建更灵活的估值与风控模式?此外,如何推动保险机构设计覆盖AIR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产品,为资本与产业“保驾护航”?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金融服务产业的效率与深度。
命题三:如何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搭建产融互促的“桥梁”?
政策是推动产融协同的重要支撑。现有AIR产业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实际体验如何?政策工具是否能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针对资本服务产业的痛点,如何通过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组合,引导资本向早期硬科技企业倾斜,培育“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生态?如何完善AI领域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配套政策,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松绑”,让更多资金流向创新领域?这些政策命题的探索,将为产融互促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我们将做什么?
“六个一”探寻产融互促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命题,本次系列活动以“六个一”为核心抓手,力求为广东AIR产业产融协同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发布会活动现场
一是组建一个专业调研团,汇聚多方智慧,夯实调研基础。
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调研团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基金业协会联合牵头,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等作为支持单位。
同时,调研组得到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数字经济与政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知名高校院所与智库的专业支持。
此外,也得到粤科金融集团、粤财控股、深创投、广州金控基金、科金控股、中科科创、谢诺投资、创钰投资、花城创投等投资机构支持。
这支涵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高校智库、金融机构的专业团队,将走入产业企业,以全面、客观、专业的视角开展调研,为后续成果输出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一场全景大调研,走访全产业链,摸清AIR“全景图”。
“新产业金融大调研・AI与机器人(广东行)”将覆盖AIR产业全链条、多主体。在产业端,重点走访AI基础层、AI模型和工具层、AI+机器人、AI+生物医疗、AI+传统制造与服务业转型等领域的全生命周期代表性企业,了解企业投融资难点堵点等情况;在资本端,调研广东主要国资创投、全国市场化投资机构及本土投资机构,掌握投资布局逻辑与“募投管退”现状;在金融端,覆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互联网银行及保险机构,调研金融服务创新方向与实践难点。通过大量一线走访,全面梳理广东AIR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融资生态,为后续分析提供一手数据支撑。
三是形成一份专业智库报告,梳理产业脉络,提供决策参考。
基于全景大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与深度访谈内容,调研团将撰写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报告。报告将系统梳理广东AIR产业图谱,分析产业链竞争力与发展趋势;深入总结产业发展与投融资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梳理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规划发展战略、投资机构布局决策提供智库支持。
四是撰写一组深度主题报道,透视产融逻辑,解码“广东样本”。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发挥专业财经媒体优势,以“媒体+”思维构建多渠道宣传矩阵。通过旗下全媒体渠道,推出系列深度主题报道:聚焦广东AIR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商业化探索,解读投资机构的布局逻辑与风险控制经验,展现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与实践案例,呈现AIR产业“政产学研金”生态良性发展的“广东样本”。
五是提供一组务实政策建议,聚焦堵点破解,助力政策优化。
调研团将重点收集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AIR产业政策支持的需求与建议,围绕“如何提升政策精准性”“如何破解金融赋能堵点”“如何培育耐心资本生态”等关键方向,提炼形成一组务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助力政府优化政策设计,推动政策精准落地,破解产融协同难点堵点。
六是搭建一个产融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匹配,激活协同动能。
活动将根据调研过程中企业与机构的实际需求,举办AIR产业细分赛道投融资供需对接会,促进项目与资本的精准匹配;同时,拟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初创企业走进行业龙头企业,实地了解龙头企业的技术实力、产品应用与战略布局,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激活产业协同发展动能。
我们深知,在AIR技术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躬身入局、倾听产业与机构的真实声音,通过多方协同才能真正摸清产业脉搏、破解产融难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将以“媒体+”思维全程赋能,整合媒体传播、智库研究、资源对接等优势,助力打通金融支持AIR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广东加快打造AIR产业高地、建设科技强省注入动力。
【总策划】邓红辉
【总统筹】杜弘禹、辛继召
【执行统筹】郭晓洁
【调研策划】翁榕涛
【南财调研团队】翁榕涛、郭晓洁、家俊辉、庞成、杨期鑫、郑康喜、石恩泽、吴佳楠、黄子潇、王达毓、李宜馨(实习生)胡剑铭(实习生)
【视频剪辑】廖恺扬
【海报设计】陈珊
【出品】粤港澳新闻中心金融新闻工作室、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新闻中心
【制作】创意互动工作室
本文链接:“六个一”绘就AI与机器人全景图 探寻广东产融互促破局之道http://www.sushuapos.com/show-1-5056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