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区创新打造文明实践项目
“帮小西”,让公益服务触手可及
2024年7月,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南长街道保晋南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桥西区“帮小西”公益课堂“非遗手工皮影”开课。图为两位小朋友正在尝试皮影操作。 石家庄市桥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闲暇时光,来石家庄市桥西区转转,也许你会遇见一场公益大集,众多有趣的摊位会令你目不暇接。
走街串巷,和桥西区的居民攀谈,你也许会听到一些新鲜词汇,比如“小西红娘”“小西互助”等。仔细了解后,你会感到心里暖暖的。
赶上周末,走进桥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你也许会听到一堂生动的公益课,课堂上文化名家会带你领略燕赵文化的魅力。
在桥西区,这些公益大集、公益服务、公益课堂有个共同的名字——“帮小西”。2024年以来,通过打造“帮小西”文明实践项目,桥西区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示范品牌项目,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力争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公益大集
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今年端午节前,桥西区塔坛村东门,举办了一场集非遗体验、便民服务、政策宣讲于一体的公益大集文明实践活动。
塔谈新村小区居民王奶奶带着小孙女,在端午香囊摊位上,认认真真做起了香囊。“孩子问端午节为什么要戴香囊?香囊怎么做?这不正好赶上这个活动,我就带着她来体验一下。”王奶奶说。
摊位上的志愿者一边手把手教他们缝制香囊,一边给孩子耐心讲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周围的居民也纷纷聚集过来,有的拿起材料包尝试制作,有的则聊起了以往端午节的趣事,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义诊、义剪、家电维修区域也排起了队。“我这个电饭煲坏了一些日子了,正愁没地方修。”市民李大爷拿着修好的电饭煲,连连称赞志愿者的手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服务,这样的活动我们打心眼里喜欢。”
非遗传承人展示传统技艺、志愿者义务维修家电、市民们积极参与互动体验……这样的“公益大集”已成为石家庄市桥西区文明实践的常态。
2024年,桥西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整合全区各部门服务资源,推出“帮小西”公益大集文明实践活动。
与传统文明实践活动不同,“帮小西”公益大集以“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为依托,将服务平台摆在社区门口、商超广场等群众密集的地方,提供“文艺演出+活动体验+政策宣传+公益服务”多元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对接居民真实需求。”桥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晓娟介绍,“我们通过社区走访、问卷调查、线上征集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项目,确保服务精准有效。”
在“消防宣传月”活动中,他们组织了消防救援大队、红十字会、卫健局等部门,通过消防装备展示、急救技能培训、火灾逃生演练等形式,让居民在互动中掌握安全知识。
临近“七一”,他们又将公益大集摆到了商圈之中,通过设置有奖问答、现场艺术创作、制作祝福卡片等环节,向群众普及文明、健康理念,为党的生日献上诚挚祝福。
每次公益大集一推出,都会受到广大群众欢迎。自2024年3月以来,“帮小西”公益大集已举办15场活动,主题囊括“传承非遗 绽放文明魅力”“月满诗韵 情溢中秋”“忆红色岁月 凝初心力量”等,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
公益服务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当我接过新书包时,心里特别温暖。”说这话的是石家庄第十中学学生李晓,他的父亲因工伤失业,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在今年3月5日举办的“小西助学”公益活动中,李晓收到了新文具、新书包,还有1000元助学金。这些“礼物”,不仅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也给了他努力学习的动力。“未来,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李晓说。
“小西助学”是桥西区文明办主办的助学活动,他们链接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为特困学生提供学习物资和助学资金。
近些年,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常态化文明实践活动的同时,桥西区根据居民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像“小西助学”一样特色鲜明的公益服务项目。桥西区现有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些文明实践阵地构成了覆盖全区的文明实践网络。
石家庄市民张薇去年参加过一场名为“小西红娘”的交友活动。
“虽然没有遇到心仪的对象,但是在活动中我结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拓宽了我的社交圈。”张薇愉快地回忆道。
“小西红娘”根据辖区单身青年实际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单身青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婚俗新风。
在桥西区,这样的特色公益活动还有许多,它们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各种公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起,我们面向全区征集了文明实践项目189个,从中选出群众欢迎、有代表性、可操作、可复制的公益服务,并在相关社区进行试点完善后推广。截至目前,开展公益服务2600余次,惠及群众15万余人次。”桥西区委宣传部三级主任科员黄艺伟介绍,目前,全区已经推广了“小西红娘”“小西助学”“小西互助”“小西帮办”等10个文明实践项目,可以为群众提供义务理发、慰问陪伴、医疗保健等服务,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营造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公益课堂
多彩课程滋养精神家园
9月7日下午,桥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楼的理论宣讲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课正在进行。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锔刻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军航在课堂上亲自示范瓷拓技艺,在他的“笔”下,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都被“画”在了瓷器上。
“我一直对瓷拓很感兴趣,但是平时没什么机会接触到,公益课堂上有专业老师讲解指导,真是太好了。”一位学员兴奋地说。
除公益大集和公益服务外,公益课堂是石家庄市桥西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又一次探索。
2024年暑期,桥西区邀请社区12位文化名家参与授课,依托文明实践站在全区设置10个教学点位,开设篆刻、朗诵、书法等8类课程。当年,第一期公益课堂便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10个教学点均在开始报名后24小时内报满,受益群众1500余人次。
今年,桥西区公益课堂进行了全面升级,采取“1+N”模式,即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基本点,固定每周日下午开展课程。课程内容方面,除了传统文化课程外,新增了“榜样课堂”和“理论课堂”,宣讲中国好人先进事迹,选拔优秀理论宣讲人进行理论宣讲,实现文化滋养与思想引领的双重提升。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公益课堂还推出了分层分类课程。比如,面向青少年开设科技类课程、为老年人设计健康养生课程等,确保课程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教育意义。”黄艺伟表示。
“文明实践要在群众身边开展,要通过各项活动把群众聚集起来,宣传党的政策和优秀传统文化。”石家庄市桥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容旭辉表示,他们将继续探索特色化文明实践项目,让公益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文明实践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河北日报记者 高 珊 见习记者 冯依凡)
本文链接:文明河北丨“帮小西”,让公益服务触手可及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9980-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