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期暴雨不断,不仅带来出行困难和安全风险,潮湿、污水浸泡的环境更是多种皮肤疾病的“温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皮肤科主任齐庆特别提醒,做好皮肤防护,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暴雨季警惕丹毒、淋巴管炎、真菌感染等皮肤问题
为什么暴雨天皮肤更易“受伤”?齐庆指出,一是污水浸泡:街道积水往往混有生活污水、垃圾、化学物质甚至病原体。长时间浸泡或接触,皮肤屏障极易受损。二是高湿环境:空气湿度极大,皮肤难以正常“呼吸”,加上衣物鞋袜潮湿,为细菌、真菌滋生提供了绝佳条件。三是皮肤屏障受损:雨水冲刷、污水刺激、摩擦,都可能导致皮肤表层保护层破坏,降低抵抗力。
暴雨季需高度警惕的皮肤问题,包括丹毒和淋巴管炎,浸渍相关皮炎,真菌感染如足癣、股癣等,以及细菌性皮肤感染。齐庆表示,大雨趟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乘虚而入,钻到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脚上有破口,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同时,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或穿着不透气的鞋袜,脚部尤其是脚趾缝皮肤发白、变软、起皱、肿胀、瘙痒、疼痛,甚至破溃、渗液,严重时可能继发感染。此外,夏季大雨的温暖潮湿环境是真菌最爱,尤其是原有足癣的患者,很容易引发脚趾缝糜烂、脱屑、水疱、剧烈瘙痒;腹股沟、臀部等皱褶部位出现环状红斑、脱屑、瘙痒。当长时间在渍水中浸泡后,皮肤原有微小破损或浸渍后屏障破坏,细菌乘虚而入,皮肤局部红肿、热痛,可能出现脓疱、脓液渗出。
“涉水”后紧急三步处理法
一旦涉水,请记住三字口诀:冲涂穿
冲:尽快用大量清洁的自来水彻底冲洗接触污水的皮肤,特别是双脚、小腿。如有条件,淋浴最佳。
涂:冲洗擦干后,在浸渍部位薄薄涂抹一层具有隔离和修复作用的药膏,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或抗真菌药膏。
穿:务必换上清洁、干燥的鞋袜和衣物! 湿鞋袜是滋生真菌和细菌的“培养皿”。
齐庆指出,保持清洁、保持干燥、及时处理、科学应对,是预防暴雨相关皮肤疾病的关键。
Tips:雨季日常防护这样做
一、物理防护:升级涉水装备,如穿高筒防水雨靴,这是最有效的物理隔绝方式;扎紧裤脚,减少污水与皮肤接触面积。
二、及时清洁:接触污水后及时清洁,洗澡、洗手、洗脚后,务必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全身皮肤皱褶处。
三、处理伤口:任何皮肤破损都要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如伤口较大、较深、污染严重或被生锈物品划伤,务必及时就医。
四、关注原有皮肤病:有足癣、湿疹等病史的患者更需加强防护,保持患处干燥,遵医嘱用药,防止复发或加重。
五、及时就诊:如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糜烂渗液、脓疱、发热,或皮疹范围扩大、瘙痒剧烈无法缓解等情况,切勿自行乱用药膏,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王穗子
本文链接:暴雨下皮肤健康“泡汤”?皮肤科专家的雨季护肤指南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8272-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