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实习生付维希 东莞报道
8月9日,“AI聚能·IP焕新”动画产学研交流会在东莞“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举行,现场200余位学界和企业家代表围绕AI技术与动画产业的融合创新、IP生态构建及产学研协同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会上,俄罗斯菲尼克斯有限责任公司与东莞市卡拉咪玩具有限公司、中国潮玩中心潮玩电商产业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计划2025—2027年实现1.08亿元签约额。该项目将依托东莞“能动、能说、能陪伴”的AI潮玩技术优势,搭建潮玩产业带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及AI科技成果转化贸易平台,助力中国潮玩走向国际市场。
AI+玩具是此次大会亮点之一,AI技术与动画产业的融合创新成行业发展新趋势。受访单位供图。
针对AI技术与动画产业的融合创新,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以《AI动画的现状与进展研究》为题,深入解析了AI对创意范式的重构。他表示,AI并非替代人类创意,而是通过“有中生无”的方法论重新定义创意,其生成逻辑从人类的“直觉联想”转向“数据概率连接”,显著提升了创作效率。他以AI生成“新蒙娜丽莎”、让文物“说话”等案例,说明AI正推动动画从“线性生产”走向“要素非线性连接”,未来人才培养需聚焦想象力、审美力等核心能力。
万兴科技营销中心总经理唐芳鑫分享了AI如何降低文创门槛。通过万兴“天幕”音视频大模型,视频生成成本从千元级降至几毛钱,3小时即可完成游戏开发、非遗IP活化等工作,预计2025年AI参与的文创领域营收将突破千亿元,未来十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网易智企资深技术顾问苏忠斌聚焦AI交互体验升级,指出当前AI玩具存在联网复杂、对话单调等痛点,提出需通过情绪感知、关系成长、记忆迭代三大核心能力构建“拟人化灵魂”,让玩具从“单向对话”转向“双向聊天”。
法国特效主管富岚溪则强调AI的实用性,建议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市场反馈”闭环,让AI先“学习”中国文化再进行创作。呼吁企业聚焦“AI+具体场景”,通过定制化工具提升制作效率,避免对技术的过度幻想。而现场参会企业代表提出,技术落地的核心痛点在于模型适配与人才缺口,呼吁共建开源模型库与实训基地,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通道。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认为,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文化产业格局,中国动画产业需以技术更新抢占先机,推动AI与动画全链条融合,加速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向智能工业化转型;同时坚守文化内核,以“内容为王,技术为翼”创作出彰显中国风格的作品。IP焕新需打破一次性开发思维,深化“动画+文旅+教育”跨界融合,而产学研融合则是培育人才、激活创新的关键。
马黎表示,东莞作为“潮玩之都”,占据全球动漫衍生品1/4的产量、中国近85%的潮玩份额,其完善的产业生态为动画IP衍生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在“AI+制造”模式下更具备普惠算力、政策支撑等核心优势,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实践范本。
据了解,此次大会通过政企学研的深度碰撞,明确了AI时代动画产业“技术放大创意、协同产生质变”的发展路径。作为产业锚点,东莞将依托潮玩产业基础与AI技术优势,持续推动创意、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助力中国动画产业迈向新高度。
本文链接:动画产学研交流会在东莞举行,共探AI+玩具产业新路径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8084-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