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地缘优势,以雷锋品质为底色、以雷锋精神为滋养、以雷锋基因为根脉,确立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理念,六十余载始终高擎雷锋精神的旗帜,坚持把雷锋精神贯穿于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多具有雷锋精神特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雷锋精神引领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雷锋精神育人功能,不断深化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规律性认识,推动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实践特色的高校实践育人的系统探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价值观中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有所抬头,雷锋精神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依然是培育青年学生的有力思想武器,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导致一些负面信息和错误观念通过网络等渠道传播,雷锋精神引领高校实践育人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基于内涵凝练与育人体系成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充分发挥所在城市国家二级博物馆雷锋纪念馆和雷锋派出所、雷锋社区、雷锋消防救援站等104家“雷字号”单位全域融通的育人优势,探索创新了具有典型育人价值的“贯通·联通·融通·互通”的雷锋精神引领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
教学“贯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持续推进增强思政课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全国首创《雷锋精神概论课程》并获首届国家级金课、二十余载编撰三版《雷锋精神简明教程》等系列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研讨理论对实践的支撑点,连续十四年举办国家级“雷锋精神论坛”,形成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理论贯通主线。
组织“联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不断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建立“场馆里的雷锋精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观摩交流长效机制,与雷锋纪念馆、省级雷锋精神干部培训学院签订实践基地协议,逐步开拓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教师自发募捐建设校内600余平方米雷锋精神育人展馆,形成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实践教学联通平台。
运行“融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推出优质实践育人模式。学校育人成果连续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形成立体式、动态化、开放性的“一轴两驱三闭环”的实践育人新模式。“一轴两驱三闭环”工作机制是雷锋精神引领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顶层设计,“一轴”即雷锋精神,“两驱”即传统实践升级转型和新型实践异军突起,“三闭环”即“大思政课”闭环、“六节点”闭环和场馆赋能闭环。
保障“互通”,多部门同向同行、通力配合,确保实践育人效果最大化。通过工作队伍保障、运行机制保障、设备条件保障和协同机制保障实现雷锋精神对高校实践育人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覆盖引领。解决了高校实践育人手段不够丰富、育人方式不够协调,应该怎样协调各种育人手段方式有机统一、有效配合的问题。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领悟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从而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的深度融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贯通·联通·融通·互通”是构建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四大支柱。其中,“贯通”强调教学上的连贯性,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形成理论贯通主线;“联通”注重组织上的联通性,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搭建理论联通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融通”追求运行上的融合性,探索优质实践育人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动态、开放的育人新模式;“互通”则强调保障上的协同性,多部门同向同行,确保实践育人效果最大化。这四大支柱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功能,为培养具有雷锋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保障。(作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锦)(咸宁新闻网)
本文链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精神引领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http://www.sushuapos.com/show-1-46006-0.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